德肋撒认为,信仰只能是“因仁爱而带来的心灵转变”,而为了一盘米饭而放弃原来的信仰是可耻的。所以,收容所允许人们根据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东正教或者其他宗教信仰所规定的那样死去。
而出发点是为坚固基督徒的信德,鼓励他们在教会和社会中行爱德及度友爱共融、言行一致的信仰生活,走出一条成圣道路。
看到他们对生活又充满希望时,更坚定了我服务的使命,也更加增了我的感恩。
教会现在对耶稣的信仰是:一个位格,两个性体,人性及天主性结合成一个位格。当我们谈到天主子时,一定有一个相对于子的父。我们不能说只有天主子而没有天主父。
杨神父1891年11月11日在范圪垯出生,自幼品性良善,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信仰有着执著的追求,对天主有着赤诚的热爱。1910年1月30日,19岁时,入献县备修院,开始了虔诚的修道生活。
在信仰的天路上,存在至少有三件又痛苦又矛盾的事。譬如,身体的软弱倒成为属灵的能力的动力;丧失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属世的贫穷倒成为属灵的富足。
在犹太人的信仰中,人和天主有关系,但只是一种超越的、敬畏而不可及的关系。这种“天人关系”也形成他们认为人和人的关系也是泾渭分明,善人与罪人永不来往的关系。天主是我们慈悲的父亲。
答:通过恭捧福音书、辅礼人员引导、高举和会众齐转身,我们不仅用眼睛和身体表达敬意,也在心中提醒自己认真聆听和遵行基督的教导,使福音深植于生活和信仰中。
三、信仰反思问7:这章对今天的基督徒有什么启示?答:罪不只限于故意——天主的圣洁要求我们即使是无心的错误也需面对与修复。悔改需要承认——承认过错是赦免的第一步(5:5)。
教宗对婴孩的父母说,把孩子带来接受洗礼,这是第一步,你们还肩负着向他们传递信仰的任务。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圣神来传递信仰,光靠我们自己是不可能的。能够传递信仰是圣神的一大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