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圣心给法国修女玛加利达、意国修女伯尼格纳、法国修女若瑟法、波兰修女傅天娜;圣母在露德,在法蒂玛,在南斯拉夫的显现等等,所宣示的中心是什么?
其中有我们熟知的黑奴圣女柏姬达(JosephineBakhita)、创建美国第一所天主教学校的依撒伯尔・西东(ElizabethAnnSeton)修女和终身服务穷人的德肋撒(TeresaofCalcutta
我们的心灵在夜间渴望你”(依26:8-9)。“天主,我的灵魂渴慕你,就好像小鹿渴望清泉。我的灵魂渴念天主,生活的天主”(咏42:1-2)。圣经中的人们以他们的心和灵去爱(申6:5)。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天主绝对远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一切(参阅依55:8-9,格前2:9)。只有通过研究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放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并把它们与核心讯息相联系,我们才能把握它们真正的意义。
(格前11:26)从初期基督徒时代起,教会就承认基督在感恩祭(圣体)内真实地临在。我们在感恩祭中透过耶稣基督的受难、死亡与复活而感谢天主,我们在基督圣体内团结合一,我们由这一精神食粮来滋养。
其中,让在中文世界最感兴趣的,可能莫过于南明永历帝时的王太后向教宗依诺增爵三世求救的信函了。
1910年,特里萨修女生于马其顿一个富裕的家庭。12岁时萌生了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长。自38岁起,她开始了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为赤贫
当时的经师分严宽两派:前者由霞玛依作领袖,后者由希肋耳作领袖。圣保禄宗徒的老师加玛里耳就是属于后一派的(宗22:3)。
答:他留下了福音的遗产,而且明显来自好心的撒玛黎雅人。直到今日,以一贯的专业,十足的爱和意愿,懂得弯下身来接近受苦、被抛弃和孤独的近人。这就是他留下的伟大遗产。
这是我们相信天主,依恃天主,敬爱天主的具体表现。所以,一个基督徒为了善尽职守,为了生活美满,为了得救,为了圣化自己及左邻右舍,必须天天坚持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