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的儿子张浩在悼词中说:父亲从十多岁就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担,28岁来京开始打拼,从刚开始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其中的艰辛与苦楚,父亲都独自承受。
去年11月,我同杨惠芬教友带领的朝圣团,到广东的上川岛等地朝圣,使我们相遇,使我们相知,的确我们付出了,我们收获了,一路上能为教友讲道、做弥撒,是做神父的最大幸福,而我们的教友是非常热爱神父的,热爱教会的福传事业的
2010年的天灾人祸,是不是算很多的一年?
在廿世纪卅年代,耶稣发显给一位名叫傅天娜的仁爱修女会的修女,她是波兰人。耶稣要她宣扬救主耶稣的慈悲。
在《玛窦福音》的十三章中,撒种比喻开启了一系列简短的比喻,其中的一些恰到好处地讲论在田地里所发生的事:如麦子与莠子、芥子、藏有珍宝的田地等。那么,这土壤是什么?是我们的心灵,也是世界、团体、教会。
此番远途的心灵之旅,使大家每日沐浴在上主的恩典与祝福之中,带领者苏神父如此说:基督信友生命中的每一次朝圣是心灵上的历练、信仰上的考验,更是每一位参与者迈向永生天主的美好缩影。
快到圣诞节了,我和教堂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去看望一个90多岁的孤寡老人。我们来到了老人住的地方:房子是平房,门是卷帘门,没有窗户,屋子里只有一张床。
早就听说他在抄圣经,半年多前的一天,在他家和他谈到抄圣经的话题,他说:“圣经我已读3遍了,我现在用来抄写的那本圣经,从头到尾已经完整地看过4遍,偶尔或随意看的不算。
(玛十九.21)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从汉代的“施粥”到隋代的“义仓”,从明代的“同善会”到清代的“安济堂”,无不闪烁着人间慈爱的光芒。
5月的一天下午,在神父的办公室偶遇一位老人。她个子不高,上身穿着一件暗灰色的外套,翻出的领口露出里面黑色的毛衫,毛衫的领口有些大,老人可能感觉有些灌风,在领口的最高处用别针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