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几十年来濒死体验的大量出现,引起了学者与公众的关注。美国盖洛普公司在1992年的统计调查表明,仅在美国就有1300万人有濒死体验的经历。
备受争议的耶稣耶稣去耶路撒冷过帐棚节,虽然他是暗地里去的,但犹太人还是认出他来,并对他议论纷纷。可以想象,在耶路撒冷的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就是关于耶稣的事。
三、被刺透的心:爱的极致当教宗默想十字架上的耶稣时,他特别提到那被长枪刺透的心。从那心中流出血和水,象征圣事、象征新生命。那是爱的最后行动:当祂的心被打开,天主的怜悯就倾流于全人类。
这条道路是基督亲自走过的,且引领他走上十字架:这就是爱与服务的旅程;这简直是推翻了世人的逻辑,成为众人的仆人。
记得在一次避静中,我向教友们分享了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信仰问题:几乎每次念经祈祷,尤其是个人祈祷时常常很容易分心走神,而且很多时候也说不上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阅读圣经(参创4),一个最古老的毛病就显现给我们:当加音意识到亚伯尔的祭献悦乐上主的时候,激起了他对弟弟的恨。
尤其是在不少国家、世界上的很多企业和个人,对这样问题还不是很关心、行动还不积极甚至消极的时候,更需要像教宗这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来表明态度唤醒世人。
浪子回头的比喻,或者更好说慈父的比喻,非常动人,它把父亲的形象放在我们的眼前,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充分尊重子女愿望的父亲,即便这个愿望走向分离,不是父亲所要的,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给我吧
在他们的眼里,如果在11月21日这天,你向10个人发出了问候,你就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要实现四海一家的理想,圣经上说,爱人如己(肋19:18)。
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如果能说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叫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