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教宗良十四世在文告提到:“年长者是作为希望的标记,成为我们信德与虔诚、公民德行与社会担当、在考验中持守记忆的榜样!
弥撒由吴建林副主教主礼,兰晓鹏神父、方补课神父等十余名神父共祭。
随后,杨主教身穿白衣、腰扎围裙,亲自给十二位教友洗脚,学着耶稣基督的样子为教友们服务。通过濯足礼,不仅彰显了主耶稣基督对宗徒们的爱,也彰显了教会神长对广大教友的爱。
在这三口钟上,绘有十四处,即耶稣受难的全过程。每口大钟长约80公分,直径约80公分,重300斤左右。这三口钟在平时并不一起用,只有到了主日弥撒或重大节日才同时使用。
他援引本笃十六世教宗接见越南述职主教时的讲话,当时的伯多禄继承人曾重申,教会绝对无意取代政府的责任,是希望本着对话与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能够参与他们肩负的为各民族服务的国家生活。
当时十几位教友一起学习后,打心里认识到了福传的重要性,于是自发成立福传组,当时的本堂郭全福神父全力支持。南白堂区摸索出一种走出去邀请式的福传方法,十几位教友骑车到周围村子福传。
二姐于2000年去加拿大,为定居在异国的女儿做家务,十年来我们姐弟一直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我不禁在想,他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呢,这十年中的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守在高高的钟楼之上,那些漫漫长夜如何渡过。而这颇费些体力的攀爬,倒像是一种仪式了。
那时,我决定用我破旧的老院办一个养猪场,我们用三轮车到处拾人家抛弃的烂砖、废料,我又爬又跪与妻子建起了十余间猪舍。有不少人家赔了钱,我养的猪却又肥又壮,每年出栏100余头,盈利可观。
我可敬的前教宗天主之仆庇护十二世,1952年时对这段福音作了一个批注,他写说:「纳匝肋的圣家三口:耶稣、玛利亚和若瑟逃到埃及,以躲避暴君的盛怒,他们是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移民及流亡者的典型、模范及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