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12:34-35)因为人内心的各种倾向、意念都会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所以那些知书达理、感恩报爱、温柔贤淑、和蔼可亲、真诚热情,甚至在恶语中伤或傲慢狂怒时,依然会散发文静温柔馨香的举动,都是心灵美的外溢与彰显
(玛6:34)眼前的幸福不必多说,而如何面对眼前的痛苦,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主题。常言道: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但就基督徒来说是有啥别有罪,没啥别没主。
感谢天主,他不但借着基督的宝血拯救了我们,并且立宗徒之长伯多禄为教会的磐石,为了让我们可以在他身上建立信仰的根基,请看圣经给我们的启示(玛16:19)。
祈祷帮助我们保持对天主的信德,即使我们不理解天主的旨意,我们也会信赖祂。在这方面,耶稣本身为我们作了榜样,祂自己总是勤於祈祷!
我们聆听了一小段《玛窦福音》(十一2-6)。圣史玛窦意在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耶稣的奥迹,领悟祂的良善和慈悲。
我们聆听了一小段《玛窦福音》(十一2-6)。圣史玛窦意在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耶稣的奥迹,领悟祂的良善和慈悲。
第四主日,厄玛奴耳,主与我们同在:我们应效法圣母接受上主的圣言,在生活中承行上主的圣意。只有我们准备好了,才能认出马槽中的天主子耶稣基督。第二,我们准备在每天的生活中迎接主耶稣。
是否会让别人能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如果相差甚远,那就应该改弦更张立刻纠正,尽力仿效救主耶稣爱人如己的情怀,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兑现,做盐做光,让人们因着我们的善行,归光荣于天父。
(玛5:44-45)回响在这句圣言中的教训是多么有益而丰富!爱那得罪你的人,可消除敌意,也能使战场转化为互相支持合作的地方。这个挑战不仅与个人有关,也与各团体、各民族及全人类有关。
今天我们讲到第二个枢德:我们会讨论义德。这是典型的社会性德性。公教理将其定义为“义德,在于依循恒久和坚定的意愿,给予天主和近人所应得到的。”(1807号)。这就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