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追思礼仪的读经(智慧篇3章1-6、9节)和福音(若6:37-40)告诉我们,在信仰内,追求永生的基督徒面对痛苦和死亡的态度。
无论是指我们的旅程,还是指她的宗教氛围和建筑,甚或是她的人文,都让人回味悠长,美好甘饴。带领我们展开这爱之旅程的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安德肋神父。神父,意即精神和信仰的引导者。
基督把门徒叫到自己面前,在差遣他们之前,对他们讲道,称为“教导宗徒传教”——这是福音书中所注明的。这可以在玛窦福音的第十章找到,就像传教的“宪法”一样。
因此我愿意在这里和你们解释。有两种念玫瑰经的方法,一种好,另一种不太好;或者一种弱,另一种强。弱的方法:看,我很担心,因为我的亲人在医院病危。因此我决定念玫瑰经,为他们的痊愈祈祷,至少不要受这么多苦。
要这样做,聆听世上所有的女人和所有的男人的呼声:那些渴望发现福音喜乐和那些疏远的人的呼声;那些冷漠者无声的呼声;那些受苦者、贫困者、边缘人的呼声、被工作奴役的儿童、他们在世界许多地区因工作而被奴役;聆听破碎的声音
“做好教友”,是我母亲对我们兄弟姊妹们和后代子孙们的临终留言。“做好教友”,看似简单,却充满了信仰的智慧和对孩子们最大的祝福。
我们从三个方面默观今天的读经和福音:(1)福音的生硬、(2)离开或留下、(3)一切为了永生。
“天主之爱”是一种需要信仰和努力的意志行为。
这一特殊的荣宠,源于天主教对西方文明的贡献和陶成。
圣经和教父们尤其强调三种方式:禁食、祈祷和施舍,以表达人对自己、对天主、对他人的关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