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真福德兰修女及即将荣宣真福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身上,我们可清楚看到上述三素质的出现。德兰修女对最贫苦者的爱心服务,至今仍感动很多人。
诚如保禄所言:“我栽种,阿颇罗浇灌,然而使之生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成败与否,都在于天主,只要我们努力了。
圣堂内有一尊铜铸成的圣伯多禄塑像。据说,用手摸着圣伯多禄的右脚诉说心愿,它会在天主台前帮助我们。伯多禄的右脚已被来人摸的光光的。可见人们寄予他的希望多么的大。
为此,主耶稣向伯多禄表明,必须宽恕「七十个七次」。天主总是不知疲倦地宽恕我们,甚至给我们再造一个新的皮囊来领受祂的宽恕。教宗解释说:「这个新皮囊就是天主的慈悲。
再说,当时黑云压城城欲催,众门徒纷纷离弃耶稣,连伯多禄都吓得三次不认主,个个凄凄惶惶东躲西藏,自顾不暇,又怎么可能为了一具毫无用处的尸体,去刀斧丛中走险呢!
希望能把我和徐保禄合译的书籍完成,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利玛窦所说的徐保禄,不是别人,正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徐光启。“苟利于国,远近何论焉?”
这项活动起源于1986年若望保禄二世教宗钦定的历史性日子,主办方为圣艾智德团体,今年选定的主题为「没有人能独自获救,和平与友爱」。
但看见耶稣显现的不仅是1个人(如伯多禄、保禄、雅各伯、玛利亚·玛达肋纳等)、2个人(往厄玛乌的门徒)、7个人(在加里肋亚海捕鱼的门徒)、10个人(除多默外的使徒)、11个人(众使徒),100多人(临升天前
旦(Dan)是旧约中提到的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一支,这里能看到古时的祭坛,我们也去了耶稣给西满改名为伯多禄(磐石)的地方,那里背靠一山,咋看像一巨石拔地而起,又稳如泰山,它坐在那里照看着我们。
例如,读经中频繁提及伯多禄和若望的见证(宗徒大事录3:1-10),以及厄玛乌门徒与复活主的相遇(路加福音24:13-35),旨在通过圣经叙事强化信友对复活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