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吃的都是自己一锄头一锄头种出来的,陈加元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有时候在袁素亚耕种的时候,他就躺在店里的小床上管店。为了增加收入,袁素亚还到海边去捡海螺、海贝等到菜市场去卖。
李凤一直照顾的另一个孩子琳琳,不会自己吃饭,不管怎么耐心地教她,几个月下来始终如初,她的情绪非常低落,她说:别人管的孩子都会自己吃饭了,就我负责的孩子还不会吃。看不到成绩,心里很不是滋味。
正好有次古城营乐队到西柳林村为教友送葬,我有机会见到这位保存小册子的老者,他说编印整理这书的人叫耿辉,是孟满顺神父从省城大教堂请来的专家,是太原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老师。
岁月不知不觉地将一切都化为往事,他晋铎后便被安排在一个教友分散的堂区,除了满足教友们圣事上的需要,他也为自己的牧灵工作做了一个计划:他尽力认识每一个家庭,了解他们的需要;组织各种善会,增强他们的团体感;
有春秋季办的堂区活动式福传培训,有夏冬寒暑假的少年培育,也有间隔一两个月举行一次的传道员不间断培训。笔者经历了几次学习班后,发现了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故此提出供大家品鉴。
记得曾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会犯错误的是人,会原谅的是神。不禁使人联想到原谅他人错误的难度和高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谁也不会十全十美。
他会和我谈教会、神父、主教,讲他在石家庄过的一次瞻礼,是哪个主教举行的弥撒,讲的什么道理;他会搬出圣经,问一些很学术的信仰道理;他也讲出他对圣神同祷会,对神恩复兴运动的看法。
以我在拉丁美洲的传道经验和到全球各地的传道修会的探访活动中,让我确信在宣讲福音的工作上,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由妇女们来完成,尤其是修女会的尽心尽力。
走近这位老人,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励志老人,一个物质贫乏但主恩满溢的精神富翁、一个努力践行爱德、在平凡小事上忠信的模范教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有两种选择:打开教会的门,设立接待组,准备茶水、稀饭等欢迎并照顾这些饥渴的人们;关闭堂门,保持清静,减少麻烦,只尽力照顾教友们灵魂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