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语:这是一篇有关信仰与家庭、信仰与教会的文章,作者在春节期间的见闻及感受,值得我们去思考:家庭和教会一方的缺失会对信仰的传承有多大的影响?如果只看重儿女的事业而忽略他们信仰的培育,父母之责有多大?
耶稣的第二句话也与宽恕有关,因为他赦免了那位右盗的罪,并答应他当天要带他到天国里去。现在让我们先看看路加的记述:悬挂着的凶犯中,有一个侮辱耶稣说:‘你不是默西亚吗?救救你自己和我们吧!
他们将会更懂得酱缸文化与福音之间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分别,从而一针见血的为人们指出歪曲所在,指导人们按著福音的教导去生活。假如我是教宗方济各,我会想起「如果没有人宣讲真正的福音,怎么会有人听到呢?
每天,去地里劳动成为他们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光。来自小凉山大山深处的女孩吉尔么日呷从小失去父母,在关爱之家,她由衷地喜欢上了莫妮卡妈妈那温暖的怀抱。
教宗指出,谁这样生活,就会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缺:主日去参与弥撒,偶尔也祈祷,自我感觉良好,处在恩宠之中,也很富足。教宗提醒说:这种心理状态是罪恶的状态,精神上的安逸是罪恶的状态。
进德公益的米海双、段阳宇,昭通教区的刘双豪神父、罗社祥神父,陕西仁爱的几个小伙伴……每个人都充满善意,每个人都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他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倍感温暖。
在痛哭一场后,他到圣经里去寻求答案。清晨他到树林中独自祈祷,主啊,你是我的神,你若不给我孩子,我也认了。你要怎样来使用我?如果你有别的心意,请给我一个启示。这样的祈祷,每个基督徒都会做。
但教宗方济各的回应却至少给她带来了安慰和尊严,也给今天的教会指明了方向:先和他们一起哭泣,然后采取有效行动去改变必须改变的,建立应该建立的——也许首先要改变的正是教会本身和其中每个成员
问:教宗方济各和他的合作者们去阿里恰避静一事,为所有人立下榜样。或许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平信徒和家庭作神操避静,您能提供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建议吗?答:教宗作避静确实是个好榜样。
我萌生了好多次要去看望她的念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又一次次被从心里发出的声音制止了我。是因为我们压根就不认识,怕见了面会唐突?是面对苦难的人,见了她会加添愁情?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