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以天主经为主线,结合修女的实际生活,引领修女进入了本次的反省神工,通过3天的聆听与反省,修女们收获很大,并对一年的工作与生活做了总结。
(若九2)教宗说,两位宗徒与这个跛子相遇后,“出现了一种注视的互动。跛子注视他们,希望得到施舍,宗徒们定睛看著他,邀请他以一种不同的目光注视他们,好能接受另一个恩典”。
弥撒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世界的行动高峰,也是人们在圣神内,藉圣子基督,钦崇天主圣父的敬礼高峰[23]。此外,顺着礼仪年的循环,在弥撒圣祭中纪念救赎奥迹,且以某种方式使之活现在我们眼前[24]。
让我们从最著名的比喻开始:这个我们所有人或许自儿时就记得的:“父亲与两个儿子”的比喻(路15:1-3,11-32)。在这个比喻中,我们发现耶稣福音的核心,即天主的慈悲。
与徐楼村的教友们比,或许我们不能算作幸福,因为幸福并非是用高大的建筑、舒适的生活、奢靡的攀比来堆积的。基督徒的幸福,就是与主相遇。
礼仪中,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我愿意”,承载了八位执事郑重的许诺,显示了他们对天主的完全交托与奉献。
1930年,莱里亚教区主教宣布这些「神视与信仰相符合」,授权了敬礼法蒂玛圣母。随后,法蒂玛朝圣地愈加声名远播,世界各地为数众多的朝圣者蜂拥而至。法蒂玛的历史与廿世纪的事件交织在一起。
我们在此不必展开奥迹的种种意义,只需明白,凡属奥迹者,必与至圣者天主的生活,即天主圣三存在某种实质性的、有效果的、却又不可见的关系。
感谢天主的创造,我们不仅具有有形的身体,而且还具有无形的灵魂,这个灵魂是按天主的肖像所创造,它指挥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所以我们有了思考能力,可以就眼前存在的现象进行推理,这是我们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因为人是来自天主,人只有到天主前,才能得到满足。几时人不信天主,或远离天主,人就永远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