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课之后,带祷者邀请每一位献上自己的祈祷,开始大家很拘束,之后大家按顺序都说出了自己的祈祷意向,求主俯听。最后大家唱圣歌《祈求》《今生跟随主耶稣》结束晚祷。
清晨,到圣堂,乍见腊梅落下了些许花瓣,静静地躺在主前。晨曦初露,天边一注微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看着落花的基督身上。时间是这般生生灭灭,灿似花开,萎若花谢。
从圣经中可知,祈祷和宣传福音是耶稣生活中两样重要的事,主常常彻夜地祈祷,以备在祈祷中汲取宣讲的恩宠和力量。主耶稣的祈祷生活和宣讲生活的结合让我想起了两件事。
教宗这样说:“就像以色列子民在遥远的红海寻找到等待着他们的沙漠,教会在主复活后,经历着充满喜乐和希望,悲伤和剧痛的历史。而现在历史已经改变,它标志着一个新而永恒的盟约,它完全对未来开放。
你是中华民族的主保,你也是我们教区的主保。你是默默无闻的圣人,你是静修者的芳表。在天上,你受天使与诸圣的赞颂,在世上,你受万民的敬仰。你本来是帝王达味的后裔,却过着平民的生活,隐居的生活。
教宗本笃十六世上星期天,十二月十二日上午,访问了他罗马教区郊外一个本堂区,为堂区教友举行了将临期第三主日的弥撒。
20年后的今天,他们穿越时光隧道,重温蒙主恩召,感恩一路随行,激励明天更好。上午9点钟,李山主教和今天的6位神父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8位神父,在北京西直门教堂举行大礼感恩弥撒,由李主教主礼。
他们用这个方式缩短距离,“不自我封闭和自叹自怜”,也不在乎“别人的判断”,只知呼求上主,因为祂聆听孤独者的呼声。“就如这些癞病人那样,我们众人也需要得到痊愈。
教宗方济各5月9日主日在诵念《天皇后喜乐经》以前,从当天的福音出发,阐述了这一点。教宗解释道,「耶稣先是把自己比拟成葡萄树、把我们比拟成枝条」,然后祂表明「那存留在祂内的,必结出果实」。
在黄珍嫦老师的带动下,大家跳起《生命的河》来敬拜上主,气氛相当活跃。今晚的主持人由灯芯班的诺诺姐妹担任,她首先邀请负责慕道班的任神父做开场讲话;任神父抛出三个问题:你是谁?你要做什么?你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