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基督徒会尝试妥协,但是福音要求我们存留在真理内,并且为了真理,为了福音的真理,为他人献出生命。
我为基督徒之间的所有分裂,尤其是为我们天主教徒所制造的那些,请求宽恕。」教宗阐明:「当我们感到必须请求宽恕时,自负的心往往令我们开不了口。」「天主从不疲于宽恕,我们却疲于请求宽恕。
这就是使徒的热忱,让我们永远牢记,请不要通过改宗或约束的方式来工作,而是通过吸引:人成为基督徒,不是因为他们被别人强迫,而是被爱所动。
这所机构是那些基督徒的名片,而且号召我们的每一个团体都成为一个慈悲之家:这是也就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一个友好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的痛苦都可以毫无羞愧触地进入与天主仁慈的接触中,进而重新得到力量和被治愈
(若十二:24)第三相知莫相疑:诚实,是做为一名基督徒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为人之本。古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交友尚且需知心,结为百年的夫妻难道不更需要知心、交心吗?
最近几年,在“信德”的引领下,中国大陆教会非常重视文字福传,我们教区于去年也办起了《基督徒》报。
但我在此只想从基督徒伦理生活的范畴中,谈自己对圣人的态度和看法。
(默11:17)遭受迫害的基督徒们赞美天主的王权和统治。他们从亲身体验中深知:天主的权能与今世有权有势的人大不相同。
关于这个比喻,七世纪时生于波斯湾的一位基督徒———尼尼微的依撒格———这样写道:“不要说天主是公正的……达味称他是公平正直的,但他的儿子却给我们启示:他首先是慈善仁爱的。
在伯多禄之后,世世代代的基督徒们都步其后尘称纳匝肋的耶稣为“基督”。 但耶稣并不是这样显示他自己的。有一次,当群众要宣布他为默西亚,拥立他为王时,他却退避他处(若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