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圣经多次提到了家庭教会,一家人生活的空间可以成为举行感恩祭的场所,家人同坐一席,借读经与祈祷,享受基督临在所带来的其乐融融。婚姻家庭是子女接受信仰培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第一个信仰导师。
次年又出版了《天主教理》,1614年,金尼阁神父回罗马上书教宗,准许在礼仪中行中文礼节,并准许以中文体裁翻译圣经,中国神父可以不用拉丁文而用中文举行弥撒圣祭。
希望司铎们在每天的弥撒圣祭中,亲密地与主结合,借以获得天上的智慧、平安与喜乐,不断更新升华,最终同化于基督,随时随地都能向众人说:我活着,已不是我活着,而是基督在我内活着。
所以,无论是面对司祭长和经师们,还是面对比拉多,祂都坚持自己是“默西亚,天主子”。
这一点,在天文学上表现最为充分,天文仪器的制造首先就采用了新的时刻制度。在清代天文仪器的时圈上,除仍用十二辰外,都刻有HMS分度。
开幕弥撒中1日下午4点,在南京教区主教府举行的开幕式弥撒拉开了会议的序幕,由南京教区主教陆新平主祭,26位各教区神父共祭。
首先我想到的是家庭,家庭蒙召叫去实行首要和重要的教育使命。家庭是实践和传承爱和手足情谊、共聚和分享、关怀照顾他人的第一个场所。家庭也是传递信仰的最有利的场所,就从母亲教导子女的简单祈祷、敬礼等开始。
他的指挥颇具专业水平,镇定自若,每个手势每个表情随着跌宕起伏的乐曲准确表达,圣乐与整台弥撒礼仪配合得非常协调,恰到好处,没有脱节抡拍,环环紧扣,将礼仪推向高潮,真正成为弥撒圣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爱德行为固然重要,但最有力的滋养是礼仪的参与,特别是感恩圣祭的参与;因为这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对人的爱德不能取代对天主的朝拜。
另外保禄在写给格林多教会的信中也阐述了格林多当地关于童身、吃祭邪神肉、教会分裂、神恩和捐款(格前7:25;8:1;12:1;16:1)等诸多问题,因时间所限在这里作者不予剖析,望各位同仁能有时间就此问题在将来予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