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的塔申达主教谈了信仰本地化与圣体圣事的关系,他说,这个课题对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地方教会非常重要。6位发言的旁听人士中主要是男女修会的会长。其中一位发言人佩特罗济修女所谈的内容最令人感动。
在超越那些令人沮丧的困境及各种令人无法信任的生命情境时,他们早已提供了信仰的证明。他们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正当的理由走向我们。
我们在某种方式中重温了初期基督信友团体的生活,这个团体围绕着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和伯多禄,准备领受圣神的恩典,以承当向全世界传播福音的使命。
他将教宗通谕的主基调定为一个“爱”字,用这一个“爱”字贯穿通谕的始终,从神学、哲学、教会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五方面,进行了广博而深湛的阐述,回答了基督信仰生活中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
最基本的就是对自己要有信心,不断努力学习先进性事物,用信仰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受培育者。使他们对你有信心。这里并非要做一名正宗的像伊斯兰教中教育学派也就是内在学派的导师。(一名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导师)。
常听别人说,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在一起久了,音容笑貌都是一样的。
1989年的一天,李大姐在湖边发现一个轻生女子,她赶忙前往劝解,使女子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那女子后来多次打电话感谢她。李大姐作为教友,以身作则,在外教人前树立了教会的形象。
此后便陆续写一点堂区的活动、信仰反省、解读人生等方面的文章投稿,网上也时常采用。一日晚,上网见自己的文章被采用,且标注“来源:“信德”某期”。
郭老师一字一句,点点滴滴,把看似干涊的教理圣事讲的风趣横生,深入浅出,使教理生活化,信仰化。年逾古稀的她,一站就是一上午,不但是她的知识,更有她对主的一往深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传道员。
在教会内,我们来自遥远地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甚至以不同的礼仪来表达信仰。这一切不但不使我们成为仇人,反而构成教会的一大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