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今天下午的活动还包括了探望“安慰痛苦之家”的医护人员和病人,以及与当地的神父、会士、修女、青年会晤。
信仰尤其对青年一代人是一种能量,这个能量指出和使他们热爱所要前往的目标。另一件放在首位的事是让团结的意识胜过差异,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建立在自由、真理、爱德和正义的支柱上。
另一方面,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研究员阮美贤八月称,这道社会通谕帮助香港信徒,在关社工作上响应近年困扰香港的贫穷、青年失业等问题。
喇沙会的目标是为青年,特别为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基督宗教的全人教育。它的精神是信念和热诚,即对天主抱有信念,对教育儿童怀有热忱。
我们可以想想,例如修士修会在培养教育青年方面担任的重要角色,他们在许多国家办了许多公学和大学。
看到另一个没想到的画面,又令我感动万分:数百人,尤其是青年跪在燃烧中的圣母主教座堂前祈祷。在这悲剧的中心,最强烈的火焰是信德的火焰,它透过爱唤起了希望。
有亚洲及欧洲报刊编辑曾经表示,希望知道中国教会青年对生命的看法,教会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宗教交谈等发展。
她去探访依撒伯尔的事迹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青年与年长者彼此相遇、互相拥抱,并能唤起对方最好的一面。这是“从相遇文化而来的奇迹”,每个人都受到关心,为使上主的面容显露出来,人人都有必要。
针对环境问题,少女通贝里(GretaThunberg)等青年发起了多个运动,在守护受造界方面展现出新的态度。教宗对此信心十足,说:“我看到他们有个令我感动的标语,上面写着:‘我们就是未来!’”
教宗表示,这也是“采取先知性行动的时期”,许多青年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对执政者作出承诺而又忽略承诺的行为感到失望。青年令我们记得大地是应该传递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