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艾尔多枢机在报告的第一段提出一个场景:耶稣见到众人就动了怜悯的心。艾尔多枢机提醒我们,这个场景适用於《工作文件》和世界主教会议进程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愿意与耶稣一起注视眼前的世界。
非常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满全我的心愿让我有机会去做一次深刻的避静。透过避静这个恩宠的时刻,让我看到了自己蒙尘已久变得灰色和迷茫的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天主对我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教宗方济各从慈悲禧年的格言谈起,指出耶稣在要求我们慈悲如同天父时并未考虑数量,只是要求祂的门徒成为慈悲的标记、管道和见证人。教会必须在现世、在各个世代将天主的慈悲施予全人类。
孩子有求于我,是对我的爱和信任,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去教堂,跪在耶稣圣体前,祈求耶稣开我明悟,赐我智慧。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是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去发现突破口。
乐观主义会让人失望,希望则不会!教宗表示,将临期是准备再次迎接基督降生成人奥迹的时期。在这等待的时期,我们有必要省思关於希望的主题。
在世界和平日之际,世界各地举办了多项促进和平的祈祷与创举,教宗对此表示感谢,特别提到意大利主教团、明爱会、公教进行会、基督和平运动在博洛尼亚举行的和平游行活动。
我们知道,修和圣事是天主接纳、包容、宽恕忏悔者的圣事,在此圣事中,人最能体验到天主的慈悲,神父代表耶稣行此圣事,不单单赦罪,或者充当判官的角色,更应该体现出天主慈悲的接纳和宽恕。
偶像崇拜会带来可触摸到的成果,即使它昙花一现;选择天主却不是总能马上看到它的果实。因此,这是在希望中让天主来圆满实现的抉择。
比如一些基督徒公众人物就可以让他的粉丝有机会听到基督信仰的观念。但绝大多数的基督徒是默默无闻的,他们的影响力可能只有自己的家人与朋友们,甚至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信赖耶稣。
让我们的爱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别人看到我们身上的耶稣。有这样的一个经验。有一天我参加弥撒快迟到了,我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