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院内外宣传栏,图文并茂要美观。及时更换内容鲜,知识趣味不可偏。见缝插针劝人善,顺手发些小传单。除了口头作讲演,善行更需紧相连。救苦济贫扶危难,祸患灾殃也分担。使人倍感主温暧,使人深知主爱甜。
为了“圆满地活出”即将来临的圣年,公告最后提到圣座圣赦院2024年5月13日的法令,其中指明为庆祝禧年的特定场所及各种方式。(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一、人生如戏 在病床上回顾一生,真如观看电视剧一样,一幕一幕地呈现在我目前;幼小时的家庭及堂区生活,小学、中学时代,大修院攻读哲学,入耶稣会后之各阶段的陶成,陶成后所接受的各项职务,晋牧后在花莲及高雄二教区的牧灵福传及行政工作
今时今日,这职务和权威更是任重道远;全国及教区的礼仪牧灵组织、培育机构及修院亦须参与其事。在意大利礼仪培育领域中,「礼仪运动中心」倡导礼仪发展,成就斐然,其中表表者,就是每年举行的「礼仪周」。
她进不了课堂,就在沈阳修院的教室外偷听,她听得入了迷,常常只带几个馒头,在教室外一站就是一整天。冬天,东北的酷寒,冻伤了她久站的双脚;夏天,高照的艳阳晒得她差点昏迷,她咬着牙以顽强的毅义硬是撑了过来。
不仅如此,更为几位老人拉土垫院,搬砖砌墙。我告诉教友们:一周中6天的时间属于你们自己,可以工作挣钱,养活家人。
——与高夏芳修女一席谈高夏芳修女,生于澳门,长于香港,在意大利受培育成为母佑会(慈幼女修会)修女,先后于意大利及德国攻读教育学及神学,获德国Münster大学神学博士学位
这位妇女在她的时代的教会的主角当中,她处于伟大改革的运动中,追随一个“灵修的巨人”——大德兰——的足迹,传播她的理念在西班牙、法国、也在这里,即布鲁塞尔,和那些那时被称为西班牙属地的低地国家。
从此黄人加入了这个团体,每主日骑自行车带着妻子、孩子参加信仰生活。
这是第一本由直接与德肋撒修女接触并是仁爱传教修会的成员所写的关于德肋撒修女的著作。印度籍的瓦扎卡拉神父于1966年认识了德肋撒修女,次年加入德肋撒修女创办的仁爱传教男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