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传统的习惯中我们的基督徒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认为只有读神修书籍或祈祷敬礼的那一刻才真生活在“天主的爱”内,而忽略了大部分致力于日常生活行为中的时光。
一、犹主亲牧梵二大公会议后,圣神带领教会开始了她永葆生命活力的革新、交谈与福传的事工。教会秉承基督的命令,回应时代的要求,从而谋求一条属神的更新之路。
据考证,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时期的宇宙观,制定了求福免祸需上表“三官手书”的规定,即将有关个人祈福禳灾的疏文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祈求平安。
(得前5:16-18)而今天的福音,是若望福音开篇的著名诗歌,若翰给我们引荐普照世界的真光。若翰坦承自己不是那即将来临的光明: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来的,名叫若翰。
我们的语言应该是福音的语言:‘是就说是,非就说非’;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真福八端所教导的态度,我们所走的路应该是成圣的道路。 教宗方济各十分关注家庭及家庭中的牧灵挑战。
三、通函在结语时,强调要把祈祷律、信仰律,延伸于生活律通函强调我们要活出真福八端的生活,成为缔造和平的人及和平的使者,好能在弥撒礼仪中予以庆祝及获得力量。
圣母无原罪的特恩,并非是靠显现来证明,事实上,教会经过了750多年以不同的敬礼方式和反复论证,最后才由教宗庇护九世,于1854年12月8日作出信理的颁布:荣福童贞玛利亚,曾因全能天主的圣宠和特恩,看在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的功劳情分上
鉴于对圣教会的贡献,2009年马丁、盖兰夫妇被教宗本笃十六世列为真福品,成为世人永久的榜样。现在他们的棺木已安放在小德兰大殿内,供来人瞻仰、敬拜。
他勉励他们追随真福若望廿三世的芳表,后者在为梵蒂冈的外交部门服务时成为圣洁的人;因为他专注于「基本的需要──那就是基督与福音」,而不向「世俗精神」屈服。 教宗续说:「我们都是牧者!我们永不能忘记!
700年来,方济各大家庭培育了120多位列品圣人,230多位真福圣人,还有200多位列品案件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