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和圣方济各会修士懂得上主的喜乐。他们的记号是单纯的爱和欢乐的信靠。他们以兴奋快乐的心对抗物质主义以及心怀二意的精神。今天最需要的乃是这种满有胜利喜乐之简朴。
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固然是一篇捍卫童年的宣言,令人鼓舞,让人感动和感激。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后来呢?有过童贞岁月的他们后来又怎样了呢?一个人的童心是如何从他的生命中不幸消失的?
他是一位“不寻常的神父”,将流浪者和小商贩视为朋友,走近塞维利亚少有人敢踏足的贫困街区中的穷苦之人。他与上主有着“深厚的结合”,这是他“内在力量”的源泉。”
香港的天主教、信义会和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五月二十五日签署文件,互认成义/称义教义联合声明的中文译本,三方领袖都肯定这声明有助本地教会的合一对话。
七月廿九日闭幕弥撒里,由台湾、日本、南韩和香港的代表在信友祷词中,呼吁全球天主教大专生在每日生活里,多花些时间和家人分享生活,「而非总是坐在电脑前,或是成为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仿佛与世隔绝的『低头族』」。
亚细西举行“人与宗教”国际会议,教宗致文告指出:要使世界免于战争和恐怖主义,应先建立和平的心(梵蒂冈电台讯)为了纪念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1986年10月27日邀请全球各大宗教领袖聚集意大利亚细西城,为陷入严重危机的世界和平祈祷
礼仪中选读的福音记述耶稣和门徒们前往耶路撒冷的情景,耶稣在他们前头走(谷十32-45)。教宗表明,这幅图像也是我们这次枢密会议擢升新枢机的背景。
我们不应以悲观消极的态度看待世界和它带给我们的挑战。或许教会应更多地来聆听天主圣神。世界给予我们的挑战是耶稣唤起我们心灵深处新的灵性能量的声音。这些挑战中或许蕴藏着恩宠。
他是喀拉拉人,但长期在国外活动,足迹遍及五大洲,治愈成千上万在身体和心灵上有病的人。最近,他来到法国,笔者有幸参与了他的治愈弥撒。若瑟神父已八十高龄,却仍然身形健硕,激情演讲两小时而毫无倦意。
为了克胜这个诱惑,「教会以多种方式帮助我们」,包括「圣传和训导、祈祷与告解、勤领圣体」。教宗称之为「恩宠的渠道」,让我们得以领受「天父要倾注在我们身上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