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默盎在祈祷和天主子民的历史中,他学习到在上主内看到“一个慈悲、宽厚、不轻易发怒、充满坚定和忠信之爱”的面容。圣保禄在致罗马人书中说,耐心是“引我们悔改”。
后来,他们在教务会议中完成了真正的同道偕行之旅,签署了所有开启崭新道路的决议,使天主教会在中国也能有一个日益中国人的面容。
有节德的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气,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能看到他平和且微笑的面容。事实上,有时愤慨是必要的,但总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恰当的程度,正确的方式”。
天主之子藉着彰显祂面容的使命(参若1:18;若14:9),奉献给天父,他像所有人的孩子一样进入这个世界,以至于在纳匝肋,他被称为“若瑟之子”(若6:42)或“木匠之子”(玛13:55)。真天主和真人。
(谷14:15)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藉发现基督的面容继续禧年之旅,在祂内,我们始终如一地寄托着希望。今天,我们将开始默想耶稣受难、死亡与复活的奥迹。
这一奥迹将无限天主之爱具象于基督的人性面容中——纳匝肋的耶稣会为朋友拉匝禄哭泣,在橄榄园经历剧痛,被钉十字架时仍深爱着背叛祂的人。圣心敬礼的本质是“注视祂的行为”。
他耐心地等待我们睁开双眼看到他那友善的面容地那一刻,能够把失望转化为希望的期待,把悲伤转化为感激,把逆来顺受转化为希望。
是否帮助我从他们身上认出耶稣的面容?我们大家去参与弥撒,是因为我们爱耶稣,而且愿意在感恩祭中分享他的苦难和复活。但是,我们是否按照耶稣的意愿,去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弟兄姐妹呢?
耶稣说的如果有人打你的面颊,你把另一面也让他打,那是让我们要忍耐和宽恕;耶稣说的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拿你的东西,别再索回,那是让我们要施舍,周济穷人……现在,再也看不到她的面容
伍神父是神学院的神师,年纪五十有余,但已是黑白头发各半,慈祥的面容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人的时候经常眯着,所以会觉得他仿佛能够看穿你似的,但好像又有某种慈爱掩藏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