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生命有意义,而占有生命重要成分的痛苦,肯定有它的意义。细细品味《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他们所经受的种种患难和痛苦,都有其积极的意义,相信为我们正确对待痛苦是有帮助的。 首先是救赎的意义。
原住民的权利、福传和本地化是圣座新闻室10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论的主题,出席世界主教会议泛亚马逊地区特别会议的原住民代表是主要发言者。
教宗的要理讲授继续祈祷的主题,以创世纪第32章叙述雅各伯与天神搏斗为反思的内容。这段经文叙述的是,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间行动自如,因为他在良心上有需要得到宽恕的地方,因此在黑暗中设法作精明的打算。
张神父以“遁入旷野,与主相遇”为入静道理,带领大家踏上“认识自己,发现天主”的神圣之旅。
但是,正如古代沙漠教父的智慧教导我们的那样,这种懒散的根源往往是懒惰,它的起源是希腊文,意思是“缺乏关心”。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诱惑,绝不能拿它开玩笑。
这是典型的社会性德性。公教理将其定义为“义德,在于依循恒久和坚定的意愿,给予天主和近人所应得到的。”(1807号)。这就是正义。
在要理讲授前,教宗首先来到保禄六世大厅接见了许多由马尔他骑士团德国支团陪同的病人。在以家庭为主题的世界家庭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还谈到家庭的重要性。
“下一周,随着进入将临期,公开接见活动要理讲授的概要也将开始有中文翻译。”教宗方济各11月27日上午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结束之际,宣布了这个消息。
(梵蒂冈电台讯)昨天16日是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为粮食安全在农业方面投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这个机会上表示:“农业发展是朝向长远可持续性的经济成长迈出的第一步。”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元月28日中午接见了出席圣座修会部全体会议的人士。教宗勉励度奉献生活者常保持以耶稣为中心的清馨和新颖,克胜世俗思维和临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