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六七六年她二十岁时,一位耶稣会传教士为她施洗。一年后她逃往加拿大,一六八零年在当地逝世。 她的灵修和对圣体的热爱让当地的耶稣会士震惊。
这是我、我的同事和各地的信德之友发行员能一年又一年默默坚守同行的动力之一。同时,因着对慈母教会的挚爱,才促使信德团队、创作团队及读者朋友携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
据悉,该堂口共计60人以特殊的方式,特别敬礼小德兰,向天主献上他们的心愿和祈祷,他们决定做刻苦、祈祷、补赎,每天念五伤串经一串,时间为整一年,即明年的10月1日结束。
我自《每日弥撒经书》时代(1963-1970年),就记得亡者弥撒的读经:死在主怀中的人,是有福的,圣神说……他们的功劳,永远不离开他们。(默14:13)愿天主酬报他们。
进德公益的合作伙伴,早产儿联盟的马佳年主任不仅为慈善而跑,还安排5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终点接站。
设法成立更多的福传团队,进一步拓宽福传途径,深入学习先进教区和堂区的福传经验,多措施、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地把福传事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教区、堂区从上到下,从点到面都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以更好的福传佳绩献礼信德年!
「当参与弥撒时,你宁愿听到以额我略圣咏诵唱直接配合礼仪年、节期或庆日的对经,还是希望再次听到《让我们同聚一起》这样的歌曲?」 「一周又一周,这些改变对于人们体验信仰的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一位年届六旬的北京教友张玛利亚动情地对信德网说,而她的感受在朝圣归来的教友之中颇具代表性。
对于社会热议公民抗命,夏神父指公民抗命早于一八七○年已在教会内发生,因当时政府突然收回教会为结婚者註册的权利,要求所有圣堂举行婚配圣事前,新人须在婚姻註册处登记,高主教便公开向政府表达公民抗命的意愿以保障教会
早些年教会特别注重念经,早晚必念,进堂参加弥撒也以念经为主。神父台上作拉丁文弥撒,教友台下念半文言文经文,参与弥撒昏昏欲睡,虽口中呢喃有声,但心已梦见周公。我曾问修女:怎么好多经不明白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