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老师去世后,她立即就要求领她去教堂看看,要了解信仰,对教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请大家为护工阿姨祈祷,愿她早日领洗入教,归入主的羊栈。杨老师一生虔诚事主,热心祈祷。
周日去望弥撒了,因为这些天特别累,所以在教堂睡着了,醒来,已经领圣体了……不过还是祈祷了一会,希望自己能够更符合天主的意思去生活。……我们分手了!他提出来的,他说他特别累。
教区现有正规堂区12处,会口40处,教堂9座。请众信友,为张主教祈祷,求主赐其早升天国,安享永福。(更多内容参见http://www.catholic-yc.org)
圣经中的各卷书均是独立写成,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及基督宗教教堂传读。圣经的执笔者有四十几位之多。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业、身分也不同。
现在的教堂是拆迁置换重购的,堂里的设施几乎都由教友奉献而来。一位老人家每天去菜市场捡菜叶,省吃俭用攒了一万余元,交给神父。
笔者幼小时常陪母亲赴教堂,参与清晨的感恩祭。记得每次她进了圣堂,一跪下,就全心投入祈祷,好像整个世界不存在一样。她与天主有说不完的话要说。弥撒结束之后,她还会跪很久很久才出堂。
除了平常星期天带着儿子一块上教堂,望弥撒外,在生活、学习上,对儿子关心得太少了。唉,儿子呀儿子,你原本不该经受这么大的灾难,失去了疼你爱你的父亲?
试想,一位教友,如果嫉妒成性,当他在教堂里祈祷时说:“天主,我爱你!”你会相信他的祈祷吗?犹太民族是屡次背离天主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一直动荡不安。
当时澳门耶稣会总院设在圣保禄教堂,当地人称“三巴寺”。它的遗址,就是现在的“大三巴牌坊”。他在那里读书期间,著有诗集《三巴集》。他读完神学伦理学后,于1688年8月1日,由国籍罗文藻主教祝圣为司铎。
老神父虽然病重,却不愿住院,住在教堂里。我去的时候,他很清醒,但非常虚弱,已经不能说话,遗嘱大概是他口述以后,别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