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小路》是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的一个小册子,简单、实际,是初学读圣经的小指南,教你读经的态度、时间、由何处读起、读经的三种方式以及用圣经祈祷等。本报转载过来,与读者共分享。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以新的方式了解圣咏其它的表达方式:"我若上升于高天,你已在那里,我若下降到阴府,你也在那里…但黑暗对你幷不朦胧,黑夜与白昼一样光明,黑夜对你无异光明"(咏138,8.12)。
答:庭院长一百肘,宽五十肘,高五肘。用捻的细麻做成帷幔,柱子用铜卯座固定,柱钩和横棍是银的。问7:庭院的南北两面帷幔长度多少?柱子和卯座分别多少?答:南北两面各长一百肘,各有二十根柱子与二十个铜卯座。
答:用皂荚木做成木板,每块高10肘、宽1.5肘,下有两个榫头(26:15-17)。问7:帐棚各边共需多少块木板?答:南边20块,北边20块,西边6块,再加角上2块,共48块木板(26:18-25)。
到达检票口时,别人都出示他们预约到的门票,我望着这位可爱的检票员巴黎姑娘,用了一个特有的法国浪漫,给她送去一个温柔而狡黠的微笑,用手指了一下我的司铎证明―─脖子上的罗马高白领,她首先吃惊,然后会心微笑了
[1]来华耶稣会士的这些观点受到了不少中国传统文人的质疑,利玛窦在南京时就同理学家李求新做过讨论,到北京后又同太学生韩恢论战。儒学阵营同利玛窦讨论最有名的文章是钱塘儒士虞淳熙所写的《破利夷偕天罔世》。
而12种中除了韩国背景的统一教、达米宣教会、世界以利亚福音宣教会和港台背景新约教会外,其余8个都是土生土长的(呼喊派虽是李常受从美国传来的,但李本人是解放前夕受聚会处首领倪柝声派遣离开大陆的,因此从根上是属土生土长的
几位姐妹们长期在医院做志工,发现许多中南部来看病的兄弟姐妹需要当地教堂兄弟姐妹的陪伴,特别是对于面临家人去世的伤痛,远在中南部的神父们很难及时地给予安慰,所以,就发起了安宁助祷的请求,当时的本堂是来自河北唐山的遣使会士李鸿皋神父
李珍花是陈映林的继女、小书琴的姑姑。温柔敦厚,高中文化。对继父十分孝顺,继父生前的衣食住行,她都照顾得非常周到。对他全家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初期,张元绰神父与王达三、王寒松、张奎龙、李福文、安近涛神父(前排自右至左)及教友们在我修道时张神父对我说过一句话,至今铭刻心中,激励前行,他说:做神父就要做一位好神父,有才没才不重要,必须要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