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加福音12-14章中,圣史记述了进天国的必然准备,首条就是诚实和依靠。耶稣说:你们要谨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即他们的虚伪。
从此以后,我的人生态度改变了,常进堂参与弥撒。我时时事事依赖上主,期待主耶稣与我同在。在家里我和往常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2004年,企业回升转入正轨,儿子开着新买的轿车去外地进材料。在返回的路上将车交给同学驾驶,不料轿车撞断了高速公路栏杆,栽到了七米深的沟里。汽车摔成个扁片,幸运的是俩人安然无恙。
圣若望在他的福音中写说:“耶稣所爱的另一个门徒……也进入了坟墓,发现殓布放在地上,他看见这一切,就相信了。”(若廿十,2,6,8)若望宗徒所说的耶稣所爱的那另一个门徒,其实就是他自己。
比如:懒惰了不想进堂,就会找一些借口,一方面认为天主仁慈,对人不会苛求,另一方面,认为天主不是无处不在吗,何必强求一定要进教堂呢?理性信仰者大多重视形式上、理论上的。
同时,亚述王也由外迁移来大量异族进住以色列国,那些没有被放逐在外的以色列国的人民则与这些迁移过来的异族杂居通婚,遂产生诸多混血后代,并受到这些异族的宗教、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修女指出,「一个名叫哈里娜(Halyna)的妇女对我说,俄国人进村时,她和家人躲在冰冷的地窖里。他们只能在晚上出来煮点食物。
圣史虽然写着他“这样祈祷”,但他事实上是沾沾自喜:我进圣殿、我守诫律、我施舍济贫。“他的祈祷听起来无懈可击,他表面看起来是个虔敬的人。
;事实上,静默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它使我们的心醒悟,更为敏锐;“默存心中,反复思想”(路2:19);我们会察觉到内心的世界以及外在的风吹草动;静默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谁,也意识到我们自已是天主所赏赐的,进而在静默中准备与天主相遇
弥撒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第十五章,有关外邦人领洗进教是否也要遵守犹太人的梅瑟法律,接受割损礼的记载。宗徒们为这件事举行所谓的“耶路撒冷大公会议”,和长老们讨论这件事,并作出最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