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的前任本笃十六世所说,那教导「合乎实际,因为它考量到世界上有太多暴力、太多不正义,因此除非有更多的爱及更多的善,无法克服这情况。这种『更多』来自天主」[iii]。
因此,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这原则「与教会道理是无法调和的」,而该组织是「国家机构」与「天主教教义不相符」。
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的最高首领教宗本笃十六世——伯多禄的继承人,对中国教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刻,全面而又实事求是的分析,发出团结起来,合一共融振兴中国教会的号召。
公元9世纪,本笃会就开始在每年的11月2日为全体炼狱灵魂奉献弥撒、诵经祈祷,帮助炼灵早日得救升天。以后来这种做法得到教廷的许可,并逐渐普及全球教会,这就是炼灵月和追思已亡日的由来。
老翁笑着回答道:“本老汉姓石,算得姻缘。”老者问了乐和生辰八字,掐指一算,然后说:“你的姻缘是熟人。”乐和说:“我正想去向一个熟人提亲呢,不知道能不能如愿?”
四世纪,由法国南方前往圣地朝圣的埃格里亚(Egeria),描述耶路撒冷主教,在哥耳哥达圣堂,在会众大声哭泣下,诵读我们救主的受难史。诵读耶稣受难史,是整个礼仪核心所在。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在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1:24)。基督的苦难就是要救赎整个人类,就是要更新并建立一个基督为王的新天新地(默21:1)。
只有在这样的考察当中,对那些远涉重洋、介绍欧几里得和西塞罗作品到中国之类的洋人,对这些本意在传播信仰而不在传播科学的文化传播者,我们才能够有更好的了解。
限于篇幅所限,本报以摘要刊登,信德网以全文发表,以飨本报广大读者与信德网各界网友。希望该文为男女修道人与度奉献生活者有所启发。在此衷心感谢作者甘保禄的辛勤写作及慷慨奉献。
在2011年9月29日,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会见冈道尔夫堡夏宫的工作人员时,谈到在平静气氛中与大自然接触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