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教教徒庆祝万灯节之际,圣座宗教对话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印度教教徒与基督信徒开展合作,特别是少年儿童领域的合作”的文告。文告指出,“印度教与基督信仰之间的对话应通过
一位印度政府官员曾对德肋撒修女说:姆姆,你知道吗?我爱基督,但是我恨基督徒。接着他又解释说因为基督徒没有把基督带给我们,他们没有圆满地活出基督徒的使命。
一年后,她被派到印度传教。年轻的依搦斯修女1931年发了初愿,取名玛利亚·耶稣圣婴德肋撒,因为她热爱里修的圣女小德肋撒。
马来西亚九十八万天主教徒大多为华裔或印度裔,迄今的吉隆坡总主教都是印度裔。 任命神父为总主教被视为不寻常之举,因为教廷一般途径是从现有主教中选出总主教。
和平使者计划筹委会主席陈志明副主教表示,和平使者计划创办于一九八六年,当时是为响应国际和平年,邀请青年前往不同地方进行交流,包括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台湾、上海及香港等八个地区,体验当地生活
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为唐代及尼泊尔、印度风格。大殿所奉释迦牟尼镀金像,系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侧殿供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像。元代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玛利亚·依撒伯尔修女依撒伯尔于1952年8月31日从印度卡拉拉邦的昌加纳切里抵达达卡,与其他四名年轻女子一起成为修女。她们一位长辈带她们乘火车和轮船,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旅才到达。
法国格勒诺布尔教区主教埃切内(Jean-MarcEychenne)在发言中分享了他在图卢兹南部的经验,称那个边缘地区是“法国的亚马逊”;印度加尔默罗使徒修女会总会长、印度修道人协会主席尼尔马利尼(MariaNirmalini
天主的婢女伊利斯瓦·瓦卡伊尔(EliswaVakayil)修女,1831年10月15日出生于印度喀拉拉邦的一个富裕而虔诚的教友家庭。
一位梵蒂冈要员在印度南部举行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呼吁,亚洲教会应在区内推动朝圣活动,藉此进行福传,加深人们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