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笃会士致力于以祈祷和工作来回应圣本笃的神圣会规。本笃会士联合所有的天主子民,在日常祈祷与圣体圣事中聆听主的福音,并庆祝福音所带来的真理。
四年前,在我服务的教堂,每主日弥撒中都有一位很特别的教友如期而至来参与弥撒。从神父的口中,我才得知她是一位越南的女教友,被人以特殊的方式带到了这边的农村,成为一位老实巴交的农夫的妻子。
后来又有在圣堂里保存圣体的习惯,其主要目的是为一些不能到圣堂参礼的病人,尤其是为临终的病人送圣体。其次,是为人们能够敬礼和朝拜圣体。在过去,圣体柜多置于祭台的上方中间。
我们的圣母妈妈曾在这座磨子山上显现给一位牧童,并在圣母的站立过的脚下从此出现了一汪泉眼,治好无数各种疾病的人们。因此,每当此日来临,全国各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不约而同的来到圣母山脚下。
我在无始无终中沉默了很久,后来睡去,在梦中我看见了人,仿佛我的身影,于是我孕育了他们并把生命的气息赋予了他们,让他们在我梦中的白天与黑夜,尽情地生活与歌唱,我给了他们一个十分美好的生存世界,那里有时光的河
前言前几天,拜读李镜峰主教的圣教礼仪的神圣与尊严不可侵犯(此文详见信德网,编者注)一文,感慨颇多。首先,在当今自由主义泛滥的时代,很高兴看到九旬高龄的李主教仍然坚守自己的神圣职责。
分析原因,我认为教友对自己的身份缺乏使命感及教会的意识感;教友的生活缺乏福音精神,没有活力;教友的信仰没有行动,追根究底问题出在信仰未在自己生命中扎根,缺乏既然做了过河卒,惟有拼命向前的精神。
在世界花都巴黎有幸认识这位可敬的洋博士、可爱的恩师沙百里神父。他受总会长委托,于1993年从新加坡返回巴黎总会院,负责接待和照顾国内留学的神长和教友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是我与这位恩师缘分的开始。
事实上,在早年的希腊文学里,如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就用evangelion这个词,表示一个报信者传报的好消息,尤其是关于战事胜利的消息;此外,也指那报信者获得的酬金和民众因这消息而向神奉献的感恩祭。
建筑内的楼阁、走廊、楼外巨型弧梯从地面延伸至二楼,窗格线条,墙面颜料搭配无不引人入胜,建筑的质料,工匠的技巧都是现代一般建筑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