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枝主日”的礼仪,公函指出,如去年颁布的法令所述,圣枝主日的礼仪必须在“神圣建筑物内”举行。在主教座堂内举行的礼仪应使用《罗马弥撒经书》第二式,在堂区圣堂及其它地方举行的礼仪则使用第三式。
一年中大斋有两个:耶稣受难日和圣灰礼仪日,小斋即常年中的每个星期五。但我认为除了这些规定日期内要严格遵守,但也无需拘泥于此规定,其他时间仍可以发自肺腑的主动斋戒,根据自己特定的祈祷意向进行守斋。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快乐!圣史路加在这个主日给我们呈现于纳匝肋会堂中的耶稣。纳匝肋是祂曾受教养的地方。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快乐!
这就是早期大公会议的工作,大公会议除了得到教父们在神学探讨方面的协助外,也得到基督子民在信仰意识方面的支持。
她们每个主日到教堂望弥撒(按:分别到县城教堂和镇上教堂),春节我们请她们吃(年)饭。疫情前这个请外地嫁来的女教友到教堂过年的活动就开展了。
这种小型信仰团体并非仅是教会生活的补充,而是驱动堂区从“静态机构”向“动态信仰生命体”转型的强劲引擎,深刻呼应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梵二)所倡导的“教会是天主子民”(伯前2:9-10;《教会宪章》LG9
后来,潘国光神父在上海传教期间,中书公(徐骥)日侍左右,化诲者,数以几千计,旧堂不能容众,因谋于中书公,复建堂于县治之北安仁里,又置田二三顷,取租足用,以备不继……在徐光启的影响下
她告诉我们:“星期天,就是天主教的主日天,教友都要到圣堂里去祈祷,参与弥撒。”于是我和朋友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和这位女教友一起来到了天主堂。这万县市天主堂,主日天教友可多啦!
作为教友,虽身在异乡,也当遵守教会规定的凡主日及一总停工瞻礼之日,该望全弥撒。回想在温哥华的日子,在女儿的陪伴下,我们前前后后去过五座圣殿参与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