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里委屈时她常用圣言劝勉自己:你们是地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同样愿你们的光,能照亮他人,让人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光荣你们的天上父亲(玛5:13-16)。她的善言善行感化了丈夫,化解了和丈夫的矛盾。
玛利亚是一位有信仰的人,她坚定地走天主所召叫的路,直到完成世上的使命。最后,她被主耶稣接回天堂,成了救恩的第一个果实。
其实,悲悯本身就是一种信仰,而《圣经》亦是悲悯的经典,上主说:要有光,于是世上便有了光。悲悯,是人之于为人的光,是用温柔点亮的光,是以善举续燃的光,也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生生不息的光。
“耶稣既爱了世上属于他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参阅若13:1)就目前看中国教会,修女圣召在世俗的吸引下,如今年轻的女孩选择修道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国内外修女的圣召普遍遇冷。
同一个诗人在世上也曾听到一声“弹丸的回声”和一声“金子的回声”。艺术家能感受到这种回声,用他的作品来实行一种辨别,帮助他人来辨别这个世界彼此的回音。
教会不断向世上所有人宣讲天主的慈爱。再者,他们要融入罗马教区,这展现出伯多禄圣座与遍布世界的地方教会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正如一位妇人在生产时所经历的阵痛,她不会永远记得那苦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已来到世上。我们的信仰之路也是如此。每一次心灵的破碎、每一次信心的动摇、每一次因爱受苦的经历,都像是灵魂的分娩。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靠剪裁制衣发家的青年夫妇,刚刚花几十万盖好的楼房,顷刻间就变成废墟,受不了如此沉重打击的他们竟双双自尽,这悲剧让人知道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是自己的。
长期研究梵蒂冈外交的浙江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孔陈焱13日对《环球时报》说,方济各教皇是继保罗二世上世纪末访问菲律宾后第一个访问亚洲的罗马教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责任是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用福音净化生活环境,做世上的光、地上的盐。一些地方爱心奉献活动开展得好,弘扬天主之爱,福传就轰轰烈烈;反之就冷冷清清,一潭死水,教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