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曾将所有的人皆称作兄弟姊妹,恰如我国古语四海之内皆同胞的含义一样,那么无论是谁的曲折坎坷、病痛忧伤、意外灾难,都值得我们这些富有手足骨肉深情的亲人在怜悯同情中刻不容缓伸出援手及时救助。
“老人的一生为天主奉献了三位神父,这在整个长治教区是独一无二的”,长治教区丁令斌主教说,“之前我教导我们的神父要低调,但是今天我们要自豪地告诉所有人,老人为天主的教会奉献的是骨肉。”这是什么样的信德?
他们没有以基督的肉身为羞耻,没有因祂和祂的十字架而跌倒,没有因他们骨肉的身体而感到羞耻(参:依五八7),因为他们在每一个受苦的人身上看见了耶稣。
透过这些展品,让我们不仅看到了70年前,两岸同胞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丰功伟绩,更看到了今天,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
在祝圣新铎礼仪中,当6位执事在祭台前俯伏在地表示死于世俗活于基督的那一刻,拨动了众人的心弦,尤其是作父母的看着祭台前的儿子,泪水悄悄地滑过面庞,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儿子终生奉献的感动,又有把自己的骨肉全献于主服务教会的骄傲
二、依市玛尔的离开使老人身边只有这一个儿子,如今骨肉要分离,老人会在何等的孤寂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假如我们在这样的境遇中,能否遵照天主的吩咐顺服地做下去?
临走时,家人给他烙了许多烧饼,可怜天下骨肉亲,怀着感恩,带着希望,刘神父再次告别亲人,踏上福传之路。
提到宽恕与修和,教宗便想到圣地、中东、黎巴嫩、伊拉克、非洲、特别是大湖区国家、以及苏丹西南部的达尔福尔,这些地方至今仍然看到过去骨肉互相残杀的的可怕後果,因此绝对需要宽恕与修和。
其实,日本社会已经意识到,单纯议论设置弃婴窗口的是非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是寻找对策,寻找父母不遗弃骨肉也能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这样叙述达味为王的故事: “那时候,以色列各支派来到赫贝龙见达味说:「看,我们都是你的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