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来到世上,没有荣华富贵,没有锦衣玉食,他就是从平凡人做起,度我们平凡人的生活,他用他的一生成就天主的救世计划:神贫、谦逊、良善、艰难、受指责、受暗算、被出卖、被侮辱、受鞭打、受凌辱、戴茨冠、背负十字架
即使无辜地被捕、饱受凌辱,被判十字架极刑,也没还手,甚至牺牲前还为刽子手慷慨地祈求宽恕(路23:34)。以宽恕代替仇恨,才是基督精神,才有心灵平安,才有真正和平。
当时,我感到很屈辱,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总是说:“别理他们,天主知道我们在这个村受的凌辱,他会赏报我们的……”母亲常说:“天主赏给我的子女,我一个也不能丢。”
古经上德训篇记述撒落满时说:“你将你的腰委诸妇女,玷污了你的尊荣,凌辱了你的床第———从此国家分裂为二。”
他完全可以直接地救赎全人类,完全不必走那受人凌辱、被人辱骂、充满荆棘的崎岖苦路。但正是因着他走此路的过程才使得他的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同时也赋与了我们的死亡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裴主教邀请大家热心敬礼耶稣圣心,悔改、补赎,赔补世人重大的罪过带给主的凌辱与伤害。
这为她和她的家人来说是一种凌辱,但是她却为了爱天主爱教会的缘故忍耐了下来,只是在夜晚跪在圣母面前哭泣,祈求圣母的帮助。
当得知那些被请者凌辱了仆人,并把他们杀了后,主人终于发了怒(这也让人联想到恶园户比喻中的情景)。
古圣先贤总是关心天主的光荣和万众的神益,他们的祈祷总是围绕着天主的旨意,如何参与耶稣的救赎工程,如何赔补耶稣圣心和圣母圣心因人罪所受的刺伤和凌辱,所以他们在恒久祈祷的同时也加进了极严厉的补赎苦工,在牺牲自我的实行中恳求天主的怜悯与俯允
白冷城的婴儿引导我们的目光注视世界上所有受苦和遭凌辱的儿童,不论是已出生或尚未出生者;注视那些被引入暴力的世界当士兵的儿童,注视那些必须乞讨糊口的儿童;注视那些穷困和忍饥挨饿的儿童;注视那些没有得到任何爱的温暖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