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教友们仍在使用着一本墨绿皮的《袖珍教友日课》。我领洗时神父也送给我一本,最初的祈祷经文都是从这个经本上学的。我一直以为,这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教友日课,只是重印了一次而已。
每天早晨我坚持自学两个小时意大利语,听网课。下午写论文。可能是由于我在上海佘山修院读书期间系统学习过法语,学习过拉丁语,所以,意大利语对我而言,并不是很陌生,它们的语法很接近。
紧急状态期间,吉隆坡总主教区推出了网上要理课,一月二十四日正式开课。廖炳坚总主教表示,“这是我们应对艰难时期采取的新方式,继续我们的圣召和使命”。
本文希望探讨的,是透过历史上中国教会在的礼仪生活和情况,探讨教会祈祷律的界限,也就是说,是甚么构成教会祈祷律的管辖范围,甚么是公祷、甚么是私祷、甚么是普世教会的礼仪、
据了解,堂区还将会陆续邀请教区内其他神父、修女和资深的教友来担任其他课程的讲授,比如:天主教教理课、教会法典课、牧灵福传课等等。本次学习结束后,教友们反响极强,认为这样的课程应该经常系统地讲授。
该会议正是以可敬者西班牙阿格雷达的耶稣的玛利亚为主题,教宗称可以从她身上学会三堂课:静默与聆听、为天主腾出空间的神魂超拔经验,以及传教使命。第一堂课是在心中接纳天主圣言的声音。
《圣教日课》中的早晚课、主日经等。2.颂念玫瑰经、圣心祷文、圣母德叙祷文等。3.颂念慈悲串经:特别为当下疫情祈祷。
出乎意料的是,在四十分钟的讲课中,一次咳嗽也未发作,表达流利,本节课按设计过程圆满完成。走出教室时我长出了口气,心里不断感谢天主,感激圣母。结果本节课被评为优级,总成绩名列三甲。
有鉴于此,第三章著重于在关系中生活的人类,讨论人的各种关系,例如:夫妻、亲子、手足和朋友关系。文件表示,「这些关系里的若干问题是教会训导关注的焦点,如同《爱的喜乐》宗座劝谕关切的那样」。
听完介绍后,同学们来到教堂与印度尼西亚华侨、现扬州新东方国际学校的外教李珠香女士一起上了一堂快乐的英语对话课。课堂上融洽而热情的气氛令大家既开心,同时又让同学们感到英语听、说基本功的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