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衷心问候他们,祝贺他们在家庭中实践这些帮助人们与自己、与他人及受造物和平相处的美德。我吁请大家为和平的恩典祈祷,这恩典有待大家在每个人作出贡献下予以接纳和培养。
纽约,是世界上最繁华及先进的大都市,虽然我已去过许多次,但是对我来说,她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美国号称是世界的大熔炉,包容了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不同的民族及文化。
李先生是一家医院的科室主任,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极富爱心。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给妻儿花钱也十分吝啬,然而,给急需救助的穷人,却出手大方,常常是刚发工资没几天,口袋便空空如也!
教宗指出,「我们的时代舒适便利,享受科技与社会的蓬勃发展,但它的代价是人体自然的运作日渐受到侵略性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落实重大的卫生教育计划,推广那些尊重身体的生活方式,以免进步对个人造成伤害」。
该修会在本次会议中主要探讨了青年圣召的课题,坦承自己难以和青年沟通。为此,教宗向他们提出了两大劝勉:关怀与陪伴,以及走出去。在空洞而破碎的文化中,人们或许觉得无法「向年轻世代提出圣召的建议」。
妈妈在入教之前,性格是急躁的。那时候,她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在我的记忆当中,几乎每天她都要喝下一碗中药汤。
之后,他又一蹭一蹭地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没有理由不被他震撼,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他使我想起了加西莫多———巴黎圣母院里那个“丑陋”的敲钟人。
我们一家子正如迷途的羔羊,曾记起儿时在家祈祷的情景,由于全村只有我们一家天主教,爸爸受尽别人的歧视,在家祈祷时总会听到一句话:“声音低点,被人听见”,一直到我长大了,进入师范学习,爸爸的这句话才随之听不到了,更可喜的是,
那时的教友,大部分是祖辈传的死信德,不注意搞福传。而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只顾自己恭敬天主和虔诚地朝拜小耶稣,而把想了解教会,想聆听福音的外教朋友单纯的视为“看热闹的”而驱逐于门外。
(宗3:5)由上述经文,可引出以下数点反思:1、施舍与帮助人的时候,如果只给了物质上的帮助,而没有把耶稣给人,其结果:被爱者所经验的仅是人的爱,感激的是施爱的人,所得到的仅是有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