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留给孩子们的遗愿是:“一旦我走了,我的钱如有剩余,一半捐给教会,一半给我自己献弥撒。”孩子们完全照遗愿执行了。即使在弥留之际,也不时地发出对天主的爱、信赖、感恩以及对晚辈们鼓励和劝勉等话语。
主教、神父与现场的爱心人士合影留念北京西堂基金会当场为助学项目捐款5万元北京教区一位李姓女教友本身也是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太宽裕,但听说慈善晚会举办的消息后,仍慷慨捐出200元,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为了有足够的费用送人去请终傅,同时为减轻贫穷教友的经济负担,会长就把教友的献仪积攒起来,以备请终傅之需。一次有教友去澳门请终傅,都是步行,幸而在半途中遇到神父,便请了来,这是胡庄教友信德坚定的表现。
所以为了让更多教友提升信仰,我们压缩各项开支,从教友献仪中挤出经费,向各地区免费赠阅我堂区主办的报刊《圣神之光》。截止到目前,发行量已达一万五千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各省、市地区及十二个国家。
教宗在2003年《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里指出: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强力呼吁,必须十分忠实地遵守感恩祭的礼仪规范。礼仪绝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它不是主礼的,也不是参礼者的。
我由衷亲切问候各位枢机主教、天主教东方教会的宗主教们、全球主教团和司祭职内的兄弟、各官方代表团、大使、有关当局、献身者以及教友们,你们为了这件喜事踊跃从世界各地聚集到罗马。
请听:合唱《最后晚餐》(《天》P229)3.朗诵: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让救恩布满人间,这耶稣即是天主公开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为信仰他的人作赎罪祭的(罗3:25),让荣耀归于救主耶稣,归于光荣十字架!
在祭台前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室,那里有圣伯多禄的陵墓,墓前的栏杆上点着十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陵墓的四周分布着许多小型教堂,内设有祭台,为方便更多神父共祭。
他在被捕前,已把村民召集起来,自1981年7月1日起,村民每日下午在教堂内公念玫瑰经及参与弥撒圣祭。圣母也在每天下午弥撒前,在祭台旁的一个小房间内显现给那六位青少年。
这圣蜡象征着来自上苍的神圣祝福,也代表了自己的美好夙愿、心灵深处的祈祷,更象征着基督之光,引领着朝圣者徐徐来到祭台前,来到圣体前,宛如身披洁白礼服的新娘来到那等候她多时的新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