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耶稣会的文化适应耶稣会自创始人罗耀拉˙依纳爵(St.IgnatiusofLoyola,1491-1556)起,就确立了两大传教原则:一是走上层路线,即与主流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二是本地化方针,即一种倾向于以学习传教地区的语言和风俗为必要条件的灵活传教方法
这个光明与黑暗、天主与世界相遇的基督信仰舞台,由天主在圣诞节敲世界之门拉开了序幕。虽然世界原属于他,但却不接受他(若1,5~11)。尽管如此,世界仍不能阻止他的到来。
其所指代的是天主教信仰中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真神,与佛教的"天主"、儒家的"天"、"上帝"、道教的"天神"、"天尊"并不可一语而盖之
推其远因,皆由有外国之观感,渐染欧美文明,输入世界新理,以至风气日开,民智日辟,遂以推倒恶劣异族之政府,盖无不由此观感来也。而此观感,得力于教会西教士传教者多。
就连建房的土地也是教会帮忙找的,鉴于金神父一家的情形,老神父茹公跟管堂的胡歧先先生商量后,决定在教堂对面的一块空地上给他们家盖三间房子。
[10]第五次拉特兰公会议(TheFifthLateranCouncil,1512–1517)正式谴责这一思潮和主张。
看看我们自己的家庭,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盖起了新房,住进了新楼,买了新车、新家电,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可是再看看我们教会这个大家庭,为什么教友人数不增加?为什么信仰不提升?
2.传教应走出去并勇往直前:无畏吃苦、无惧秽污教宗援引亚巴郎、梅瑟、耶肋米亚的圣经记载为例,陈述天主是如何邀请那些相信他的人走出去:每个基督徒、每个团体,都必须分辨天主所指明的路径,他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服从他的召唤
"三巴"是圣保禄的转音,"大"则是指这座教堂是当时远东天主教第一大石建教堂。
三巴是圣保禄的转音,大则是指这座教堂是当时远东天主教第一大石建教堂。这座教堂本名为天主之母堂,但与旁边被誉为远东传教士摇篮的圣保禄学院形成一体,故也常被人称为圣保禄教堂,大三巴之名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