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复活的主,复活是喜乐的,基督徒如果没有在生活中活出喜乐,天天愁眉苦脸,就是对主的复活有怀疑!庆祝耶稣复活,不仅是在复活瞻礼,更多的是在每天的日子中,表现出复活的样子!
为耶稣同时代的大部分人士而言,人子是句隐语,所以,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自称人子而预言人子的死亡时,有些犹太人不明白他的意思(若12:23、34)。
在礼仪开始之际,教宗提起司铎和医生,说:「上主复活后三周,教会今天于复活期第四个主日庆祝善牧主日、耶稣善牧。这令我想起许多牧者在世界各地为信友献出生命,在这次全球疫情中也不例外。
洗者若翰乃是耶稣的先驱,是宣报降生为人的圣言的声音。
当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作为他和他逾越之祭的永恒纪念时,他把这卓越的启示行动,象征地置于他「慈悲」的光亮中。在慈悲的同一背景下,耶稣意识到这爱的偌大奥迹要在十字架上完成,于是,耶稣进入了他的苦难及死亡。
一间圣堂,有大有小,里面有祭台和跪凳,前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们的圣像或塑像,四周还有耶稣受苦受难的十四处苦路像。
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向门徒们宣布说:我本来还有许多事要告诉你们,然而你们现在不能担负;当护慰者,真理之神来时,祂要把你们引入一切真理。
当天的弥撒读经记载了扫禄归化的事迹,而福音则讲述了耶稣在葛法翁会堂的讲话。教宗的讲道以耶稣的讲话为内容。
跟随耶稣,但只到一定程度。不冷不热、出于计得计失和有所保留的信仰危险始终躲在墙角之后。教宗方济各再次提到这种不可取的基督徒态度,并且不给借口留任何空间。教宗首先从福音事迹谈起。
五旬期一过,安息日后的第一天,耶稣的两位门徒走在去厄玛乌的路上。他们彼此谈论着这两天所发生的事情,耶稣亲自走近他们,并与他们同行,他们却没有认出耶稣。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谈论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