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最初出来传道时,先去家乡拿撒勒的犹太人会堂中传讲救恩信息,可当地人不接受,甚至要把他退下山崖,他就很快走脱了,后来,到迦百农等地区继续传讲。中国人说过犹不及,主张中庸之道,还是有道理的。
耶稣对门徒的派遣,清楚地显示教会具有普世性的幅度:即门徒们不只是被派遣走向犹太人,更是走向所有的人。
先知生活于犹太人历史中最动荡的年代;国家面对崩溃,百姓对盟约不忠,他们离弃天主,失去了祖先的信仰。
先知生活于犹太人历史中最动荡的年代;国家面临崩溃,百姓对盟约不忠,他们离弃天主,失去了祖先的信仰。
伯达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约十五斯塔狄,因而有许多犹太人,来到玛尔大和玛利亚那里,为她们兄弟的死,安慰她们。玛尔大一听说耶稣来了,便去迎接他;玛利亚仍坐在家里。玛尔大对耶稣说:主!
也就是说,再临的那个耶稣,绝不会再是公元一世纪诞生的曾为人类受苦受难赎罪的那个犹太人的耶稣,而是1931年诞生在韩国的李万熙!
谈到这个问题,最突出的是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的诺查丹玛斯,他是一个犹太人的后裔。在他尚幼还不记事的时候,他的家庭就从犹太教改信了天主教。
注视着这幅圣像,看到主耶稣的面容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展现了出来,耶稣面容是来自祂的殓布,在祂死后,按照犹太人的习惯他们将祂埋葬,但是由于即将到了安息日,他们没有时间好好清洁祂的身体,就直接用殓布将祂包裹起来
我不认为主与宗徒们吃的那个逾越节晚餐就与犹太人所举行的晚餐一般无二,因为的确从耶稣的很多举动来看,都超出了犹太法律的规定,比如出谷记规定:“你们中谁也不准离开自己的房间,知道早晨”(出12,22)。
依撒意亚先知书(49:18-29及54:1-3)的预许启发了这一联想:犹大的土地上出乎意外地充满了曾遭受屈辱,被放逐,而又回归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