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记者请罗马明爱会的负责人迪托拉神父针对这一主题谈谈他的反省。答:正在全世界铺展开来的经济意外事件为进入不同风格的生活也许是最好的呼唤,这种生活让我们更好地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您无微不至的爱。
晚7点,弥撒礼仪开始,李神父在讲道中与大家分享了有关圣方济践行爱德的两个故事。一是圣方济与麻风病人的故事。
他的殉道带给我们信德、爱德和坚毅的三重讯息。在今天,一如翁蔡蒂希神父的时代,基督的教会仍然受到歧视、迫害和屈辱。这不仅发生在无信仰之地,也发生在我们的欧洲;欧洲常常忘记它的基督宗教文明的遗产。
在教宗方济各牧职六周年之际,圣座新闻室临时主任吉索蒂回顾了这六年的牧职,指出爱、慈悲和勇气是理解这位教宗的关键词。关于方济各当选的那个夜晚,吉索蒂说,我的第一感受是惊讶,难以置信。
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发户们的骄奢淫逸、张牙舞爪又引起了下层百姓的仇视,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而富豪与权势的勾结又制造出种种的恶政和冤案,这就使老百姓在仇富心理之外又加上一种仇官心理。
因为,只有那深沉的爱,才能支撑他老人家虚弱的身体站立!只有那无与伦比的爱,才能让他挥手!啊,最敬爱的教宗,您就是爱的化身!
这是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肋撒修女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布恩施爱时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细细咀嚼过后,我们不由得感受到,再简单的生命宴席,也会因爱而倍加丰盛。
枢机写道,死后捐赠器官是「基督徒爱德与团结的举动」,即使人对器官没有「无限的自由权」。「每个人都应该能自由决定,死后是否将自己的身体用于器官捐赠」。
相反地,我们要坚信,「祈祷与爱德并非浪费时间,而是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