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姥姥家是神父们偷偷做弥撒的地方,受监视的神父们借机会偷偷跑到姥姥家,拿出祭衣和祭物,准备做弥撒。姥姥就迈着小脚不辞辛苦地去通知街坊邻居来望弥撒。
邢家教堂已是一座百年老堂,文革中把堂中间的二层扒掉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教友自发地在教堂南头接了钟楼,因钟楼过重,把教堂大门压得变了形,成了危房,为保证教友安全,神父和教友们一致决定改造教堂。
聆听神父的讲道,让我逐渐了解了天主教信仰,并产生了兴趣。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我从未缺席过教会活动。渐渐地我爱上了教会,认识了天主。
努力学习司铎的主保维雅内神父,争当维雅内神父第二。“我们整个来自天主,也应该整个归还天主”(圣奥斯定)。“我们应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纪伯伦)。
据史料记载,在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涿鹿县双树村始建天主堂,附近又设若瑟修女院、孤儿院、诊所等;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由张步崃神父倡议筹建并聘请比利时霍神父绘图开始兴建现今的教堂,本村李德公等热心教友慷慨捐献资金
每当她去教堂,家属们问她时,她就大声说:去教堂。再问时,她就给她们讲去教堂干啥,去教堂的好处,夏去秋至,宝鸡南关教堂里多了一批又一批的慕道者。在李淑云的眼里到处都有宣讲的空间。
福传就是这样,当你蹒跚地迈出那艰难的第一步的时候,等待你的将是成功的喜悦,当你完全向主开放、真正的以“主”为主时,迎接你的就是那收获的季节。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回想起当我还在初学时,导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预备道理时,首先需要了解对象的实际背景。那个故事是关于四旬期第四主日的福音:荡子的比喻。
记得当时,我如丢了灵魂的行尸一样,对一切都毫无意识:祈祷时,我不知我在做什么,我的心好像只是在两片嘴唇的上下翕动间徘徊;学习时,我不知我在做什么,好像只是在睁着两只痴呆的眼睛看一些小蚂蚁均匀地躺在我的课桌上睡觉
我当时的人生发生很大改变,原先对教会也不认识,但通过“信德”和圣书推动我了解了我们的教会,很让人不满意,有问题时,就问我们的教友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