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了一所“专校”,培育准备进大修院的年轻人。松树嘴子的传教中心,中央的房子是吕主教住宅,左边是当地的教堂,右边是教会建筑。
现在平时进教堂的小孩子越来越少,做父母、长辈已经忽略了对孩子的信仰传递,甚至还用各种借口阻止孩子接近耶稣接受信仰,让太多的补习班和特长培育剥夺了小孩亲近耶稣的机会。
八十年代,教堂恢复了,姥姥姥爷正好住在教堂附近,尽管他们年逾古稀,行动不便,却能常常进堂参与弥撒。姥姥于1991年去世。去世前几年,她是住在小姨家的,王有神父几乎天天给姥姥送圣体。
在非洲马拉维的一次弥撒中,神父和当地妇女一起列队进堂在教会内,我们被召唤来施行圣事,是天主之国有形的表征。
每到主日天,他总要催促媳妇给哑巴兄弟们发信息,叮嘱他们一定要主日罢工、进堂。有的离家远的哑巴兄弟,参加完弥撒后,张超夫妇总是热情地邀他们到家吃饭,休息后再回家。
一个十岁的小孩,为了逃避进教堂拜十分钟的圣体,而很轻松地否认自己的信仰。多么不可思议,如此沉重的话语竟然可以从他们的口中轻松说出,真让人汗颜。但这却真实地发生在了今天的中国教会里。
尤其在进堂时,手持福音书游行至祭台,福音前欢呼时,也高举福音书,由祭台游行到读经台(弥总133#),全体信友并面朝福音书。
早些年教会特别注重念经,早晚必念,进堂参加弥撒也以念经为主。神父台上作拉丁文弥撒,教友台下念半文言文经文,参与弥撒昏昏欲睡,虽口中呢喃有声,但心已梦见周公。我曾问修女:怎么好多经不明白意思啊?
入秋后,癌细胞已扩散到胰腺,他自知时间已不多,忍着癌痛,抓紧时间规劝夫人领洗进教,又拖着病体前往耶稣圣心堂补领婚配圣事。我和老伴有幸为他们的婚配做证人。参与圣事的教友无不为他的善表所感动,都黯然泪下。
教友集资贷款建堂本报讯徐州教区雎宁县魏集是个下会点,因距县城较远,教友们进堂感到不,受到去年雎宁县天主堂开堂的鼓手,他们决心在魏集建一座圣堂。在县民宗局的协调下,解决了地皮,当地教友积极捐款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