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生活,也反映了若瑟在面对艰难却选择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当他还在血肉之身时,以大声的哀号和眼泪,向那能救他脱离死亡的天主,献上祈祷和恳求……”(希5:7)。
龙港主恩堂抽样调查显示,242名教徒中,15年前从事农业的66人,个体经营49人,私人企业、高级职员兼股东董事者,共2人。2000年从事农业仅2人,个体经营者发展到122人,私营经济老板增至14人。
有一次,分享营组织成员们去河北黎明之家看望孤儿,当时孤儿院有一项助养孤儿的计划。于是夫妇俩助养了黎明之家两个孩子,一个没有双手双脚,一个是小儿麻痹,助养行动一直到今天。
这里天主圣三全部登场:天父派遣了耶稣,耶稣藉着嘘气把圣神赐给门徒,门徒凭圣神的能力赦罪,使人获得救恩——主内的重生。
这个得救是要藉着一个“女人的后裔”,天主为了救人,竟然计划把自己变成“人”的后裔——自“贱”为受造物的之列。
对教会生活来说,这是个特别的一年;一如教宗多次亲口强调的,这是上主广施「慈恩的时期」。
这一时期台湾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主要有穆启蒙编著的《天主教史》,赖诒恩著、陶为翼译的《耶稣会士在中国》,樊神父(OctaveFerreux)著、吴宗文译的《遣使会在华传教史》等等,这些著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期大陆天主教史研究的不足
救济别人以后,不要张扬自己如何如何,尤其不要向你所救济过的人常表示你是待他有恩。因为你图人赞美已得到报酬,在天主台前就没有什么功劳了。救济别人是你的本分,得人的救济是恩惠。
在近两年的治疗期间,因天主的奇恩异宠,他始终未感到怎么疼痛,而且一直能行动自如,一如既往地进堂参与弥撒圣祭,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更求天主赐恩加宠,积极预防重感,加强防护措施。希望我们通过经常办告解得到灵魂的洁净,心灵的平安,获得生活的力量和信心。而且,更有勇气战胜罪恶,战胜自我,日进于德,不断悦乐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