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妮丝12岁时就萌生了做修女的愿望。18岁那年,她加入了爱尔兰修女团,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传教,在那儿她取了“德肋撒”这个教名。她在加尔各答的一所教会中学执教17年,人们称她为“德肋撒嬷嬷”。
(玛2:11)但按照民间传说,还有第四位贤士,他因为中途忙于助人,以致脱离队伍,等他找到耶稣时,已无礼物可奉上,但耶稣却称讚他说:「凡你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令人费解的是,长久以来,当“婚姻生病”时,人们总是通过粗糙的“离婚”来处理婚姻的问题。就是有信仰的以色列人,在面对婚姻问题时,梅瑟也准许他们“写休书”而离婚。
采用这种方式,当若瑟、玛利亚和在她胎中的天主子来敲旅店的门时,那在他们身上曾发生的事情将永远这样。耶稣诞生在一个马槽中,因为正如福音告诉我们的,“在旅店里没有了他们的位置”(路2:7)。
在弥撒圣祭中,我们与主耶稣相遇,分享祂天主的生命;在恭读圣经中,我们聆听主耶稣;在教会团体的服务中,我们服侍主耶稣;在我们害怕时,我们投奔主耶稣……我们祈求天主赐给我们敏锐的信德眼光,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认出与我们同行的主耶稣
几十年前她的丈夫就去世了,没有子女,她便一直独身到老,直到她行动困难,不能自理时,是教会发现了她。此后每天都有饭店的服务员来看她,教友们将凑集的钱定期交于饭店,并约好每天由饭店给老人家送餐。
二、他使恩宠伴随我当我回首自己的圣召时,每一步都有天主恩宠的伴随,让我在追随他的道路上不致缺乏。读高中时有神父和恩人的资助,父母的支持。这些人的资助和支持为我是一份恩宠。
当我告诉他我是天主教时,他的眼里闪动着惊讶的光芒:原来你也是信主的!阿里路亚,赞美主!可教堂为什么让这三位老人看自行车呢?
当赶到广场上的人看到从烟囱冒出的白烟时,都不由地欢呼起来我们有教宗啦!。这时来到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起来,所有教堂里的钟声几乎也都响起来了。
一、主爱的召唤岳玛丽的家庭中,只有母亲是教友,15岁时在母亲的意愿下岳玛丽领了洗,但领洗后几乎没有宗教生活,信仰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的意义和影响,她一直认为人生就是干活吃饭,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