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13:21)他用自己的生命,用十字架上的牺牲,把自己化作“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1:29),成为全燔之祭。(二)蜡烛象征基督的身份和完成的救赎工程。
现在教友们进堂,不是不情愿的或被动的,而是相牵互引,人多得不得不分散到几个教堂,在不同时间举行弥撒圣祭。新老教友,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济济一堂,异口同声,颂谢天主。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要把自己的心放在祭台上,奉献给无上的主。”记得有一回,那应该是外婆第一次带我去教堂的情形,那时爸爸正在住院要动手术。
他自己就是赎罪祭,赎我们的罪过,不但赎我们的,而且也赎全世界的罪过。”(若一2:1-2)大宗徒的这段话,充满了柔情与信赖。
从神圣的感恩祭内,从圣言和圣体中汲取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确信主基督临在于他的圣言中,否则,在“擘饼”时我们也无法认出他来。
借着圣神在人身上形成的美德:“仁爱、喜乐、平安、忍耐、容忍、良善、厚道、温和、忠信、端正、节制、贞洁”(迦5:22—23)并时常汲取感恩祭中爱德的精髓,基督徒才更增强传教的心火和被基督之爱催迫的永不涸竭的动力
四层玄义玫瑰圣母厅四壁垂麋鹿清泉,刺绣窗帘,每半月在这里献一次感恩祭。阳台上,用不锈钢制穹形亭,圣台上日夜显供耶稣至圣圣体,瓷刻天使左右侍卫,名花簇拥。
然而,许多教友对弥撒圣祭冷漠无知,十字架最大的牺牲就在眼前,却懒于观望。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天主生于祭台、死于祭台如同死在十架上,还能不尽心参与弥撒吗?十字架的牺牲?
教宗结束讲话之前,提醒教友们本周四,六月十五日是耶稣圣体圣血瞻礼,当天傍晚他将在罗马主教座堂圣若望拉特朗大殿主持弥撒圣祭。弥撒后带领参礼的神长信友作圣体游行。
教宗继续说:“圣体圣事实际上是教会的宝藏,是上主留给教会的珍贵遗产,教会以最谨慎小心的态度来保存它,每日在弥撒圣祭中举行这件圣事,在大小圣堂里面朝拜圣体,也分施给病患,同时在一个人走到人生旅途最后阶段时分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