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禄的末世神学思想保禄在写给得撒洛尼人的书信中提到了他的关于“主再次来临”的神学思想。因为得撒洛尼教会有些人相信主不久就要二次来临,这思想使一些人感到恐慌。为什么会这样呢?
但是,若痛苦与死亡连在了一起就使人忍受不住了。这一意识本身就足够使人对痛苦与死亡产生极度的恐惧,就如梵二文献所说:“人不独为痛苦及肉体的逐渐肢解的折磨,尤其甚者是害怕自己永远消逝于无形。”
铲除了罪恶、使人能够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善度人生的天主仁慈,无偿地传给了人。
可什么样的事物和人最能代表圣教会呢?真福德肋撒修女一定是绝佳人选,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她是教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在世界范围内,德肋撒修女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要超过天主教会本身。
爱德:因爱天主,而爱一切人。甚至是伤害过我们的人。爱德还要求我们宽恕。并在一切事上关心帮助他人。所有的罪都相反爱德,特别是仇恨、自私、冷漠、残忍。
(梵蒂冈电台讯)为了屈辱而受屈辱是自虐狂,但为了福音而承受屈辱却使人肖似耶稣。这是教宗方济各4月17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强调的思想。
就像当年犹太人以为只有自己是天主的选民,而把犹太人以外的人划为外邦人——意思是天主没有拣选的人——一些教友居然以为外教人就是外邦人。
信德的作用就在于促进、激发、提升人的爱德,使人最终争取达到日益相似爱的本源——天主。
不过,要说他们相同的归宿,的确让人唏嘘,其背后都是生活无着,救济失效,制度盲点,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是我们还年轻或者我们还有健康活着的能力。 监狱成为一个花甲老人的乐园。
他进一步强调,目前的信仰危机也使婚姻受到侵害,而拒绝天主的旨意便使人的各种关系严重失调。 当代社会文化倡导伦理道德和信仰上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使家庭面临迫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