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22:21)耶稣的这句警示名言奠定了人类社会政教分离的基础。世界上很多国家真正实现政教分离的理想曾经走过漫长的曲折之路。
(玛12:34-35)因为人内心的各种倾向、意念都会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所以那些知书达理、感恩报爱、温柔贤淑、和蔼可亲、真诚热情,甚至在恶语中伤或傲慢狂怒时,依然会散发文静温柔馨香的举动,都是心灵美的外溢与彰显
(玛6:34)眼前的幸福不必多说,而如何面对眼前的痛苦,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主题。常言道: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但就基督徒来说是有啥别有罪,没啥别没主。
他在革则玛尼山所受的侮辱正是人而天主的他所负的使命的主要意义:他肩负我们的痛苦和我们微不足道的贫乏。耶稣基督把这个使命改变为天主的圣意。
(玛7:3-5)中国俗语中有五十步笑百步,意思是说,别人犯的错误,你看得一清二楚,而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却毫不察觉。或说:自己明明还不如别人做得好,却经常谴责、挖苦、嘲笑别人。
耶稣告诉我们: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玛5:45)我们被召叫成为小小太阳,围绕着天主这个爱的大太阳。
’教宗的弥撒讲道紧扣当天福音的主题(玛28:16-20),发挥了3个思想:你们要去、不要害怕、为人服务。
如,在《玛加伯书》的附注中提到:为亡者祈祷是神圣和有益心智的想法(《玛加伯书》作为晚期正经之一,未纳入基督新教传统的圣经)。但是,基督徒对诸圣相通功以及与其有关的信仰,主要不是根据圣经。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月14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小堂主持了清晨弥撒。他从当天读经一和福音中的四位人物出发,指出四种类型的信徒,以反思真正的基督徒见证。
(参阅路1:30-38)耶稣要求门徒背着十字架跟随他(参阅玛16:24),圣母也跟随耶稣到十字架下!在十架下她又一次承行他的旨意,遵从了耶稣的吩咐:“看,你的母亲;看,你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