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责法利塞人拘守法律的规定,恐防有失,但他们的心却远离了天主。他更指出,真正的禁食在于实践天父的旨意,「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18)。
后来教会根据圣经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规定了神父的独身。作为一个修道人,要注意调整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要弄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这样势必陷入孤单的困境,走不出来,时间长了自然在别处寻求安慰和补偿。
从2013年开始,在主教胡公及时任副主教的金公带领下,教区规定:全区主教神父一律不参加教友们婚丧、庆生及节庆宴请。
1470年教宗保禄二世颁布了诏书《IneffabilisProvidentia》,在禧年期间欢迎信友往罗马四大圣殿朝圣,并规定每25年举行一次禧年。
为此教区特别提倡在举行圣堂庆典、晋铎发愿、婚丧嫁娶等大型活动时务实节俭、杜绝奢侈排场,尤其是在祝圣圣堂方面,教区统一规定,军乐有三班就足够,最多不能超过五班。
公开或暗示性地要求成员严格服从组织的明文规定,甚至要求放弃自我,让个人的需要、想法和做法完全隶属于组织的规定,操控成员的思想心智。
德肋撒诚恳地说:麻将以后不能玩了,我刚参加了门徒班,有规定不让玩麻将。大女儿一听,立时生气了:这是过节在家玩,又不是去外面,你们门徒班这个也管?不能玩就不能玩,说话聊天可以。德肋撒坚持着。
常见到有些人家的儿女对他们的年老父母,竟漠不关心到要惊动当地的干部或长辈来说理,当然儿女没有理,人家用强制的规定,要求儿女抚养好自己的老人,直至送终,不得有误。倒过来,父母对待儿女失去情分的有没有?
如果神父说:弥撒献仪没有固定的规定,十块不少,百元不多。教友则会说:那就给我做十台弥撒吧!还有一次,一位教友问我:如果我有一百元钱,是给穷人做施舍功劳大呢?还是做弥撒献仪功劳大呢?
为了遵守好礼仪的规定,总会细心地做好每个环节,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了礼仪细节上,力求完美。久而久之,有理由担忧自己会成为一架弥撒机器,只求形式尽善尽美,心灵的敬畏虔诚却无法顾及,反而逐本求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