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前任米兰大主教梵德利科·柏若梅(FedericoBorromeo)赠送两个天文望远镜给前往中国福传的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sTrigault)和邓玉函(JohannSchreck),以及米兰人罗雅谷神父
“宇宙的革新”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自由:“正如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中所说的,人类不是‘现世物质’的奴隶(参照哥,二8),而是完全自由的,自身有能力去运用天主在创造时所给予的自由。
教宗表示,司铎要按照梵二会议的精神去生活,都要让人看得出这是一个属于基督的人。
(罗8:31-39)。在这一意义上,最后这一项祈祷又把我们领回到天主经的前三项祈祷:在“救我们于凶恶”的祈祷中,我们最终所求的无非是祈求天国的来临,奉行天主的旨意,愿天主的名受显扬而已。
欧盟旗帜(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在写给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的一封信函中,提出他对欧洲的四个梦想。在这些梦想背后,有一个实质的信念在支撑它们,即:如果丢失了欧盟创始的支柱,真正的欧洲就不复存在。
这位梵蒂冈高级外交官认识到,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拥有与之相对应的政府架构,“圣座只是与这个架构中的一小部分人有联系”。因此,“很难明白哪些是他们给北京方面带来的影响。”
为此,耶稣说在祂的教会内,尤其是“为领袖的,要成为服事人的”(路廿二26),“为首的,就当作众人的奴仆”(谷十44)。在这层意义上,给别人洗脚当是“基督徒领袖的具体标记”。
教宗提到,圣方济各・撒肋爵在一封信中论述了关于耶稣的诞生,他想象撒罗满王“坐在用纯金包镶并有雕刻的象牙大宝座上,超过了世上所有的君王,如经上记载的那样”(参阅:列上十18-20,23)。
这座祭台五百年前就建在米开朗基罗所畵的那幅举世闻名的《最后审判》巨大壁画之下。因此,教宗在主持圣祭礼仪时不是面向信友,而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实行的背向信友,面向祭台墙壁的方式。
人们就是这么说的……但我们必须确保它是参与的圣事,藉着圣事使人积极参与教会生活。鉴于整个教会的现状,这是个似乎不可能实现的里程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追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