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对神父的尊敬与照顾是出于他们对天主的信德和爱德,但神父绝不可借此让自己贪享尊荣,贪爱世物,而更应以此激起对信友身心的关怀照顾,和对天主的忠实。神父做弥撒,是吾主耶稣给神父的一份特殊的神圣恩赐。
盖吾天主于无始之始,爱吾人类,造我如尔圣像,赐我得生于世,本欲今世赐之圣宠,后世加之永福,以充尔爱人之量。
隆巴迪神父解释说,这项礼仪的名称是罗马主教伯多禄职务就任大典,是身为罗马主教的教宗开始服务的大礼弥撒,他也为普世教会服务,因为伯多禄的牧职是为整个教会服务的一项职务。
自1611年利玛窦入葬于此后,相继有邓玉函、罗雅谷、龙华民、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著名传教士(也是科学家、工程师、画家)静卧在这方土地,墓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他赞美以色列天主的歌,现今天天早晨,普世拉丁礼的天主教会中,或者司铎、或者修士修女,都会诵读或咏唱。若翰常是出现在耶稣前面,他的诞生准备耶稣圣诞。天主圣子耶稣的诞生人间,诚是奥迹。
教宗向圣伯多禄广场的各国信友人士说:“为任何时代的人,伯多禄必须是与基督共融的守护人,他必须领导与基督的共融,他必须关心,不使教会的网破裂,好使普世教会的共融永远存在下去。
这样的位置,这样的交通,这石条、砖瓦材料,怎么运输上来,加以修建,恐怕需要三五年,那就正值圣女小德肋撒立圣品不久,普世颂扬的年代,奉献给她这座圣堂,也就是与时俱进了。
初成立的高隆会与修女会,以西元六世纪往赴欧陆的爱尔兰传教士圣高隆庞为其主保、典范,自此乃以“高隆庞传教士”闻世。
但人常被俗世暂时的利益所惑,变得狭隘自私,不能把“天主的爱”贯穿于自己的人性生活,结果使灵性生命、肉性生命的活力走向空虚或自我陶醉。
(待续)摘自:卢云神父《活出有爱的生命——俗世中的灵性生活》